本报记者 洪克非 《今日女报》记者 傅天明
5月10日,湖南岳阳临湘市。此时的陈秀妈已是多种疾病缠身,几天前,李国武请来医生为其看病,医生说,“不乐观,毕竟年纪这么大了”。
老人现在已经无力动弹,而嘴里却一直痛心地喊着孙女的名字,每每至此,就会抖索着用手巾不停地擦泪水。
收养弃婴
16年前,一个寒冷的夜晚。陈秀妈半夜听到屋外有孩子啼哭,她摸索着将门推开,地上放着一个包袱,里面竟包着个脸蛋被冻得红紫的女婴。孩子身边有一张写着出生年月的纸条,依此推算,女婴刚刚3个月大。
陈秀妈早年丧夫,有一女却在多年前失去音讯,女婴小菁的出现让这位孤独多年的老人又有了寄托。小菁5岁时,陈秀妈每天出门捡垃圾都会带着她。“那是段最美好的日子”。陈秀妈回忆,小菁也很听奶奶的话,每次都会帮奶奶捡到更多的废品。到了晚上,小菁总是又唱、又跳,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每次有客人过来,小菁总是抱着奶奶不放开,奶奶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连老人做饭,小菁也喜欢坐在身边,陈秀妈总是自称有好福气。那段时光,老人那张和善的脸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转眼,小菁到了学龄期,学费成了一个难题,老人变得焦急不安。伸出援手的是当地一位叫李国武的男子。他不久就买来了一些笔、纸和书。
陈秀妈后来才知道,好心人李国武其实是个下岗职工,靠开间小店维持生活。这位好心人不时来到老人家里,买来一些米、油。他话不多,却总是默默地帮助着这个只有祖孙俩的家。
李国武的家境当时并不宽裕,他边开店,边做慈善事业。李国武把临湘光荣院26位老人的生日登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每逢老人生日,他都要组织员工去看望,送上生日礼物,唱一首生日歌,与老人们照一张“全家福”。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10余年。
10余年来,李国武仅“帮助未成年人”一项就帮助了200余人,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三省10多个县市。现在,一直接受他帮助的陈秀妈祖孙,却让他陷入困局。
祖孙不和
小菁一天天长大,陈秀妈一天天衰老。小菁10岁时,就已不是从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了,她变得调皮,而且喜欢和奶奶“对着干”。
小菁从12岁起,性格开始变得孤僻、内向。她开始发现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总觉得身边的孩子看不起自己。因此,她开始回避奶奶,甚至不愿和奶奶走到一起,怕别人笑话自己家里穷。
邻居心疼老人,更担心孩子这样下去缺乏管教。有位邻居的亲戚想收养一个孩子,便向陈秀妈转达此意。陈秀妈听后怒气顿生,毫不留情地告诉邻居,“孙女永远要在我身边”。
但经过一次大病侵袭之后,陈秀妈发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她开始思考孩子的出路问题,她想让“恩人”李国武来抚养孙女。但李国武随着事业的发展,可能腾出的时间越来越少,连自己的儿子也送到外地一家幼儿园全托。
老人最终决定,最好的办法,还是为孙女寻找亲人。她把这个主意告诉了李国武,并得到了支持。
万元寻亲
李国武接受老人的委托后,在广告牌、电视、报纸上发布了寻亲启事。他专门安排了一辆面包车进行流动宣传,他的悬赏公告上这样写着:“提供确切线索者奖1000元,亲人来认领则给她1万元资助”。广告打出的第一天,李国武的店里就电话不断。
临湘市沅潭镇一对夫妻的女儿在几年前丢失,这次,夫妻俩带着年迈的老父亲特意赶来认亲,结果失望而归。聂市镇一位老人打来电话,所说的情形与小菁如出一辙,年龄、长相也吻合。李国武连夜驱车赶到聂市镇,最后还是发现有些细节与小菁的情况不符。接下来的日子,有数十位父母前来认领。
就在21天后,临湘市白云镇一位杨姓男子打电话来,所提供的信息与小菁的境遇没有差异。寻亲小组立刻驾车赶往白云镇,眼前的确是小菁的父母,而且小菁有个姐姐,两人几乎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这个喜讯让大家欣喜不已。李国武把这个好消息首先告诉了陈秀妈,老人高兴得咧着嘴笑,小菁也开心得蹦来跳去:“终于有了爸爸妈妈。”
面包车将祖孙俩送往临湘市白云镇。一路上,小菁不停地问:“爸爸妈妈是不是长得很漂亮?家里房子漂亮吗?”
车停在一栋红砖砌的小房子前。屋内没有粉刷,房中间堆着一些谷子,一个做饭用的锅、几把凳子、一张床就是仅有的家具。屋外围着数十名前来看热闹的人。
这时一位瘦高、黝黑的赤脚男子突然冒了出来,身上沾着泥。人们议论纷纷:“这孩子长得真像她的爸爸。”
一阵沉默之后,小菁的脸色突然沉了下去,“我没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这么丑的房子……”现场气氛立刻变得沉闷。但杨家并不介意,亲热地拉着陈秀妈老人的手,向她道谢。
李国武高兴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张合影,幸福在瞬间汇聚。可临走时,陈秀妈突然冒出的一句话打破了整个气氛:“这些年我把孩子带大,你们要孩子,就要给我一些钱补偿。”
杨姓男子顿了一下,语气也变得生硬:“我们家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哪有钱?”陈秀妈转而拉着李国武,直截了当地说:“你不能给他们1万元钱,你要给了他们,我就天天坐到你们家去。”
临别,李国武交给老杨1000元,说:“这些钱,你日后买些东西去看看老人,和老人建立些感情。1万元你可以考虑适当拿一点给老人。”
不久,杨家去看望过一次老人,带了30多元钱的食品,并给了小菁10块钱,但两家人的关系仍然很淡漠。此后的日子,杨家也多次问起1万元的事,反对将钱放在孩子日后求学的学校和民政部门保管。而陈秀妈坚决反对把钱给杨家,每次见到李国武都要问起钱的去向。
到后来,李国武去杨家看望的时候,杨家人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现在好了,钱没有拿到,还闹了个‘不要女儿’的臭名。说实话,家里穷,当初没有这1万元,我是不会站出来的……”
离家出走
自从认亲之后,小菁就不再想去杨家了。杨家16岁的大女儿,早已辍学去外地打工。老杨在一家水泥厂做事,收入微薄,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时常会无故发作。
小菁由开始嫌“那边的爸爸妈妈太丑,房子太丑”,转而变为“那边妈妈太凶”,一次次拒绝去杨家。
为了让小菁的个性有所改善,李国武买了一台电视机,每次去看小菁依然会带一些小礼品,跟她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收效不大。考虑到孩子应有人监管,李国武多次提出让孩子去学校寄宿,但遭到陈秀妈的拒绝:“我捡点破烂还是能养活她的,她去了,没有人帮她洗衣服。”为此,李国武又为祖孙俩买了台洗衣机。
上初中后的小菁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时常彻夜不归,陈老妈妈一有责怪,她就开始对骂,两人经常发生争吵。2005年年底,小菁在和陈秀妈大吵一架后,突然失踪。大家通过电视、报纸四处寻人,到公安机关也报了案,均无消息。
20多天后的一个下午,小菁突然出现在李国武面前。她面黄肌瘦、神色暗淡。原来,她被朋友带到广州“赚钱”,后来遭到了抢劫,腹部被人刺了3刀,脖子和额头都有刀伤。昏迷中有位当地的好心人把她送到医院,治疗10多天后,又把她被送回了湖南。
“孤弃”现象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孤寡老人收养孩子,之后又发生问题的事件,近年来有不少。这些老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家庭比较贫穷,老人感情生活单调,他们希望有亲人在身边。老人们一边倾尽爱心,一边养儿防老。
临湘市民政局社会事务股一位负责人说,这些老人正是因为收养了小孩,办理了相关手续,他们就不再是孤寡老人,因此,可能难以得到属于孤寡老人的相关补助。如果他们没有工作,经济状况可能会更加窘迫。这给民政部门带来一个难题:因为现在没有法律条文规定,民政部门要去制止这些“抚养”关系。出于情理,民政部门也不好去拆散他们。
湖南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教授方向新认为,孤独的老人一旦收养了小孩,他们可能会把所有的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但因为双方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沟通会出现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老人造成很深的伤害。与之对应的是,孩子的成长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将来也是一个问题。
方向新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当领养孩子的时候,不论民政部门,还是收养者,都应该有更周到全面的考虑,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