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经济·榜样
“中南海的建筑维修就是江津农民工承建的,这是我们重庆人的光荣!”昨日,市长王鸿举在劳务经济工作会上透露,这些农民工的组织者是江津区津北建筑公司,已将建筑劳务市场拓展到18个省市,使用农民工2万多人,但这个公司重点锁定北京,在重庆进京的65家劳务企业中,输出农民工规模等四项指标雄踞第一。
肖老板率2万老乡外出打工
开县常年有40万人在外面打工,其中有一个叫肖家运的老板,旗下有2万劳动力在外打工,全是重庆老乡,他原来所在村的196人,除3个老人外,全部都转移出去了,不少人落户上海。王鸿举称,“1小时经济圈”要强身健体,夯实经济基础,变“小马”为“大马”,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
千名巫山学生娃成为佛山人
巫山探索“佛山扶贫助学培训转移模式”,就是巫山的学生在县职教中心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佛山高级技工学校学习2年,同时将户籍、学籍迁往佛山,毕业后在当地安排就业。去年,就有1000人实现了转移就业。王鸿举称,这种模式,确保了转移输出的高就业率和高稳定率,库区各区县有这个条件的,应该推进这种模式。
打工仔与复旦教授合办数码公司
“我们还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致富的领军人物。”王鸿举说,2004年以来,全市返乡创业农民申办个体工商户6.5万户,创办有一定规模的企业4798个,年产值73.6亿元。这些返乡创业农民工中,打工仔黄焕投资100万元和复旦大学教授合资办起了瑞怡数码有限责任公司,准备在高科技产业大干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