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拿到玩具后非常喜悦。本报记者 刘孙谋 摄
本报海口5月28日讯(记者许欣)今天,由本报组建的“爱心探望团”一行22人从海口出发,到万宁市龙滚镇金航幼儿园探望留守儿童。五彩缤纷的玩具和书籍承载着众多读者的爱心和祝愿,给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带来无限欢乐。
“爱心探望团”成员由自愿报名向留守儿童献爱心的读者组成,其中有在校大学生、有全职妈妈、有企业领导。海南金宝莱商务酒店为此次活动免费提供了一辆36座空调大巴车,助“爱心探望团”成员完成心愿。
留守娃娃常年不见爸妈让人心疼
在龙滚镇上,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把幼小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金航幼儿园有很多留守儿童。6岁的小才(音)个头瘦小,如三四岁的孩子一般高,他的双腿与胳膊都是细细的。小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海口工作,想不起来他们什么时候回过家,连过年也要加班,不能回来。他常年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不怎么想爸爸妈妈了。
5岁的小辉因父母到深圳打工,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很少回来,他几乎忘记了爸爸妈妈长什么样。
幼儿园的翁老师说,与那些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都不太爱讲话,不喜欢参加活动。他们刚被送进幼儿园时,往往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与小朋友相处几年后,才慢慢开朗起来。也有个别孩子太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平时比较娇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小朋友们看到玩具和图书好开心
连日来,本报推出的《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很多做父母的把自家孩子用不着的玩具捐献出来,也有读者特意买来崭新的玩具和图书,然后直接把玩具送到报社,希望这些玩具能给孤独的留守儿童带来欢乐。
今天,大家的心愿实现了。当记者把五颜六色的玩具送到小朋友手中时,他们欢呼雀跃。这次读者募捐的玩具小汽车特别多,一群小男孩一人抓一辆玩具小汽车,就地开展“汽车越野赛”,一边玩,一边乐得哈哈笑。
一位读者捐出的布娃娃特别受小女孩的欢迎,几位小朋友全神贯注地给布娃娃编辫子,连吃饭都忘记了。
15名在校大学生尽情施展才华
海南大学15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成为“爱心探望团”的亮点。他们都是海南大学爱心协会成员,具有丰富的与儿童交往的经验。这些大学生一个个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他们很快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有的与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有的和孩子们一起下棋、做游戏,他们的到来,使幼儿园热闹得几乎沸腾。
海大爱心协会的赵素云注意到,中班一个叫小楠的小姑娘特别内向,无论怎么逗她,总一声不吭,小赵非常有耐心,她握着小姑娘的小手,轻声细语地和她说话,还给她折纸鹤玩,小姑娘终于开始对她微笑了。
海南大学爱心协会的会长林叶挺说,他们的口号是“手拉手,心连心,以“全心全意,真诚奉献”为宗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社会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希望社会的关爱能给留守儿童带来温暖和阳光,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了,大学生们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追着他们跑了好远。
绘图高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王健和琼台师范专科学校的黄贤熙专程为孩子们买了笔记本和橡皮擦等文具,这些小礼物使他俩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王健学过美术,他在表演画画时,被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
当王健依依不舍地向可爱的孩子们告别时,他说,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忧郁女孩遇到“爱心妈妈”
小乐乐(音)今年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到广州打工了,平时,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与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同,小乐乐真是个奇特的孩子,她一直不笑,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角落处,满脸忧愁的样子,好像外界的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似的。应征“爱心妈妈”的姚女士心疼地说:“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忧郁呢?”她抱着小乐乐,耐心地和她说话,刚开始,小乐乐只是睁着大眼睛听着,一声不吭,后来,她开始有了反应,懂点头和摇头了。再后来,她开始回答姚女士的话,只是声音很低。
姚女士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她说,自己的儿子今年12岁,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性情开朗。为了照顾孩子,她宁愿做全职妈妈。她认为,为人父母者,若非万不得以,尽量不要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即使有爷爷奶奶照顾,也只是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而已,在父爱和母爱缺失的情况下,他们的心中或多或少会存留阴影,对于以后的人生或多或少会有影响。留守儿童现象如果成为一普遍现象,需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