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位于桌子的尽头)在巴格达主持伊美会谈。当天,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左一)与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右三)在巴格达就伊拉克安全局势问题举行会谈。这是美伊1980年断交以来最为公开的较高级别的双边会谈。新华社/路透
5月28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后左)与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前右)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就伊拉克安全局势问题举行会谈。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28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与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在巴格达“绿区”举行会谈。这是美国与伊朗这对老“冤家”自1980年断交以来最为公开的较高级别会谈。那么,这次“破冰”会谈缘何得以举行?是否意味着双方关系将从此大大改善?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闫珺岩、张伟、驻华盛顿记者赵毅对这一会谈进行了评析。
“共同点”非常有限
会谈在“绿区”内的伊拉克总理府举行。会谈中,双方努力在伊拉克问题上寻找共同点,但它们能找到的共同点非常有限。
瑞安·克罗克在会谈后说,伊朗对伊拉克的政策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双方同样支持马利基政府和希望伊拉克稳定。但他认为伊朗还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美方要求伊朗停止资助和训练伊拉克境内的非政府武装,并称这些非政府武装使用的大量炸药和武器都来自伊朗。对此,伊朗方面没有直接回应。克罗克还说,伊朗代表提议建立一个由美国、伊拉克和伊朗方面组成的“三方安全机制”,对此美国政府需要进一步研究。
哈桑·卡齐米·库米对媒体说,美伊双方提出和研究了一些问题,双方都表示支持伊拉克政府,这是会谈取得的积极进展。但伊拉克当前乱局源于美军的存在,而且美军在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方面做得不够,对此,伊朗愿意提供帮助。
会谈当天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再次突显了解决伊拉克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就在会谈结束后不久,巴格达市中心距离“绿区”不远的一个广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68人受伤。
会谈背后的政治考量
伊朗核问题正处于紧张和敏感时期,但美国此时主动同伊朗接触,一方面体现了伊朗对于伊拉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希望尽早从伊拉克泥潭中脱身的迫切心理。
不论从地缘政治关系,还是从宗教文化的联系来看,伊朗都对伊拉克具有重要影响。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集中的地区,伊朗的影响随处可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些伊拉克什叶派政治力量与伊朗关系密切。美国认为,伊朗正在采取一些手段扩大在伊拉克的影响,有些活动甚至威胁和损害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利益。为此,美国曾多次突袭和搜查伊朗在伊拉克的机构并逮捕了一些人员。
美国政府认识到,解决伊拉克安全问题离不开伊朗的配合,对伊朗持傲慢和强硬态度既不理智也不务实。2005年11月,布什政府向伊朗提出讨论伊拉克问题的建议。但是,由于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交锋掺杂其间,双方在伊拉克安全问题上一直难以达成共识。
今年以来,美国推出的对伊拉克新政策并未使伊安全局势有所好转,美军死亡人数节节攀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声浪日益高涨,共和党和民主党斗争激烈。布什政府急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伊拉克安全状况,于是对伊朗的强硬政策出现松动。3月10日,在巴格达举行的伊拉克安全问题国际会议上,美国与伊朗代表曾进行谨慎的接触。
复交恐怕还很遥远
自1980年断交之后,美国与伊朗一直处于拒绝对话的敌对状态。如今,二者以伊拉克问题为媒举行了27年来最为公开的较高级别的会谈,被美国媒体称为一次“奠基性的会晤”。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关系可能由此大大改善?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双方举行了会谈,但会谈的议题受到局限,双方回避了敏感问题,并在关键部分互不让步。这些使得这次大使级会谈仅停留在象征意义的层面上。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是当前美国与伊朗之间矛盾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尽管在巴格达的会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方改善关系的愿望,但由于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仍是针尖对麦芒,此次巴格达会谈并不能使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得到根本扭转。
国际原子能机构日前向联合国提交伊朗未能根据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终止铀浓缩活动的报告后,布什政府呼吁对伊朗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与此同时,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已被部署在海湾水域,准备进行军事演习。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意在对伊朗施加政治和军事压力。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巴格达会谈并没有触及美国和伊朗矛盾的要害,至多是双方长期斗争中的一次形式变化。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