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赵广军是谁?今年五月以前,赵广军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现在他是全新树立的一个社会典型。这位30岁的物业公司管理员,同时还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外展队的总队长。在广泛的媒体报道中,赵广军10年做义工5万小时;他悉心照顾过66位老人,为其中的5位养老送终;他义务帮教了1200多名走上歧路的问题青少年;他开通生命热线,为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功让200多名轻生者重返新生。
这是一个公民令人震撼的事迹。赵广军的出现,令广州62万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即时生动。他超于常人的奉献与付出,被不断地强调和传播;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被不断升华和树立;他近乎偏执的坚持和严重透支的身体,更被描画成英雄的轮廓。人们如此惊讶,难以相信喧嚣逐利的世风之下,还会有赵广军这样的人物;大家又如此熟悉,因为赵广军身后的成名之路似曾相识。他重复的是一条社会倡导学习的老路——部门深入挖掘,媒体集中报道,领导接见表彰,巡回报告讲演,群众座谈讨论、广泛号召学习。大树典型的政治传统与宣讲手法,又一次在志愿者赵广军身上展开成形。
在媒体的普遍报道中,志愿者赵广军迅速地标签化。一种新的精神,赵广军精神被命名和宣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赵广军说,我很害怕别人把我当作神。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只是做得比较积极一些而已。可是,此时此刻,巨大的宣传机器已经启动,一个人被指定扮演神圣的楷模角色,他怯弱的内心要放大为社会的精神写真,有谁真正聆听他的想法,对这一切大声喊停?媒体有意无意地,只把公民赵广军的话,当成一个英雄缓缓站立的谦词,决意要为他送上歌颂的篇章。社科专家们则说,雷锋精神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只讲奉献不讲回报。赵广军精神不应成为现时代的雷锋精神,志愿者做到没饭吃,没钱花,最后自身都吃力,这对社会也是很心疼的事。
事实证明,我们在时代精神的树立上一直深陷于旧的模式难以自拔。无论是部门立意,还是媒体宣讲,都依循了无意识的历史惯性,却无视这样的精神推广,给社会带来的究竟是进取还是空洞,给个人带来的究竟是荣誉还是伤害。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我们显然都能知道,志愿者赵广军需要的其实并不是歌颂,而是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帮助。这个人脉深广的志愿者领袖,一定知道10年的志愿活动,团队努力才是志愿精神所在,因此,他也一定不愿意人们只记住赵广军,而忘记身后的60多万青年志愿者。赵广军一直在叙述:志愿活动没有经费来源,常常要自己凑钱;税收制度对公益资助缺乏支持,志愿服务拉不到企业赞助;志愿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人员培训、项目策划举步维艰;专职社工缺乏保障和政策支持,难以成为志愿服务的上升通道……如果我们只有歌颂,只把赵广军遭遇的困境,虚化和美化成英雄诞生的浪漫背景,甚至将其视为衬托精神、考验意志的合理存在,那么,这些歌颂对赵广军将毫无意义。
公民赵广军的行动无疑令人敬佩。正因为此,我们需要以更人性、更亲近的方式来保存和发扬这种精神。大树典型的政治风尚由来已久,我们都曾看出个中的不妥之处。拔高宣传,集中报道,固然造就了一批社会楷模,可是,当凡人敬而远之,自愧不如,飘于云端的楷模,让立于地面的凡人无法学习,到底也只会将英雄逼上绝路。志愿者赵广军,如此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社会,我们能否以更富诚意的行动,让他感受到我们的敬意和温暖?
欢迎回应:shelun@188.com博客:blog.oeeee.com/shel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