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用分享的思维发展股市
近日,有媒体透露,“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规则”将于不久之后正式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规则”由3个办法组成:《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办法》、《股权标识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受让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规则”将规定国有股转让三年内净流出的比例不得超过50%。可见,“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规则”的核心是保证“国有股向市场减持适度,防止股市因减持发生重大的起伏和震荡”。这也是“股改对价”思想的延续:即通过一种分享式规则的建立,来保证股市所有参与者的整体利益,从长远来看,这也反过来促进国有股(国有资产)更好地增值和套现。“对价”思路的股改已经让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了天量增值,增值高达8.2万亿,这是前所未有的增值盛宴,这大约是建国58年国有经营性净资产总和。
从目前减持的情况看,今年年初至5月25日,共有53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减持股份总数达到65216.32万股。而5月份是公开减持最密集的单月。17家公司大非减持,减持数量高达16092.4万股,占大非已减持数的24.68%。不过,公开减持并没有带来股价的下跌,相反,减持后公司股价继续上扬,这也显示了如果将减持的力度设计在适度的范围之内,那么,公开减持本身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恶性的消息。
事实上,对市场构成伤害的是那种“隐形减持套利”,即股权的操纵者将“减持动作”同“买回动作”相混合。静态地看,国有股数量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减增流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躲避监管部门,进行操纵股价、实施高抛低吸。由于这些动作都是在很短的交易日完成,且可供操纵的股票数额巨大,导致监管层对一些股票价格非理性波动深感怀疑,但却查无实据。而《股权标识管理办法》则引入技术性的加密手段解决了这一隐形套利行为。
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需要两种哲学支撑,一种是以“股改对价”为代表的利益共享,包括尊重股市演化出来的市场结构——无论这个市场是机构主导的还是散户主导的,监管者都应该尊重市场自身的演化,终结用行政干预股市的“政策市”思维,对海外投行看空的聒噪保持必要的警惕。另外一种就是以严厉监管为代表的“规则至上”。监管层应该对“隐形减持套利”以及其他市场黑幕手法进行事前预防和严厉打击。监管者对于恶性操纵市场的打击还需加强,尤其在对待犯罪自然人的刑事处罚上面。
5月28日,上证指数已经处于4272点的高位,而深成指亦处于13026点的高位。中国股市泡沫状态论也已尘嚣日上。无论如何,我们都需具有一种风险意识,抑制(可能的)泡沫不仅需要证监会采取道义提醒,买者“风险自负”,更重要的应该是向股市输送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让股市的增长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节奏相配合。例如应加快IPO及再融资的速度,加快推进H股及红筹股回归上市,增加A股市场的有效供应。同时促进市场创新,推动公司债券、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的发展,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股市能够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金融自由和金融秩序。
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不同,股市代表着全国民众的利益,股市帮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帮助中石油、中海油、中电信、中移动、建设银行、神华能源等更多的国有巨头回归A股,实现其国有股权价值;帮助央行回收流动性;帮助普通民众对抗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股市的利益分配更为随机和民主;股市可以成为一个衍生出大量金融产品和避险工具的摇篮,可以增强国民财富的丰富性和赢利性。相反,中国的楼市制造了房价虚高,培育了部分“房奴阶层”和收入分配畸化,楼市利益支付表里存在大量裙带操纵以及成本转嫁。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政策大得其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楼市和股市已经不是简单的两个市场,而是两种利益生态,也衍生出两种选择:到底是坚持全民利益导向,或是维护少数特权利益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