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为了抵制当地政府建设高污染的PX(PX是对二甲苯,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项目,百万厦门市民互相转发一条题为《反污染!厦门百万市民疯传同一短信》的短信。
转发短信的厦门市民或许也知道,发短信能起到的作用难以预期,那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原本有好多条啊!
不是有体制问责的路可走吗?但是,今年两会期间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抵制该项目,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以后不再批此类化工项目”,委员们的努力被“太极拳”化为无形。
不是有媒体监督的路可走吗?然而,对此当地媒体没做任何报道,讨论此事比较集中的“厦门小鱼论坛”也被关闭。媒体监督的大门被堵上了。
不是有政府信访部门的路可走吗?但市政府办公室的值班人员却告诉记者,“对市民的反对意见不知道”。仅此一点,要么说明政府官员在回避矛盾,要么就是对于民意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不管哪一种,都堵塞了民众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渠道。
公权力最忌讳的就是“权力任性”。当政府部门“任性”地认为自己做着正确的事情时,就会一意孤行。或许,当地政府官员认为“PX项目已通过国家级环评论证和审批”,便不容讨论,但是,即使百姓是杞人忧天,政府也有责任耐心地与其沟通、解释。
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曾指出,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布局性环境风险。怎样布局才能减少风险?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受项目影响的各方要具有基本的利益表达能力,能够“说得上话、使得上劲”。
在一个致力于打造责任政府的时代,厦门市民却无奈地选择了发短信,不能不说是百姓权利诉求的一大遗憾,责任政府的一大悲哀。化解当下“短信传播”的危机已是当务之急,而反思畅通权利诉求渠道,让更多的矛盾能够化解在初始状态,却是责任政府的长期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