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城市普通居民的入户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而普遍的现象:孩子们“上班”忙,家长们“花钱”忙。在调查所涉及到的4~12岁儿童中,半数以上的孩子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兴趣班;在所调查的8个城市中,家有12岁以下“上班”儿童的家庭,平均每月用于孩子“上班”的费用约为200元。
此次调查于2007年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西安、成都、哈尔滨8个城市1456个家庭的入户访问,受访者为家庭中18~60岁居民。
该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儿童进入4岁之后,就开始了忙碌的“上班”生活:在调查所涉及到的246名4~12岁儿童中,51.6%的孩子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兴趣班,其中近三成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外班,孩子们每周花在这些班上的时间平均达到了3.71小时。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进入“上班族”的儿童越来越多,在10~12岁的小学高年级儿童中,“上班”的孩子达到了61.9%。
在“上班”的孩子们中,48.9%的孩子每周需要花1~2小时“上班”,33.8%的孩子需要花3~5小时,每周“上班”时间超过6小时的孩子比例达到了17.3%。而且这些时间仅仅是指在“班上”所花的时间,不包括孩子奔波在“上下班”路上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课后所需要的练习时间。
调查显示,孩子们所上的班从最普及的英语班(63.9%),到很平常的绘画班(25%)、舞蹈班(18.7%),到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班(10.1%),到奥数班(8.4%)、跆拳道/散打/武术班(5.3%),还有游泳班、思维训练班、写作班、围棋班……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小小孩童过早地开始了“上班”生活?调查发现,让孩子“上班”的家长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未雨绸缪型: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多学点东西有助于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37.7%的家长属于此类;能力培养型:提高孩子的文化艺术修养(23.9%)、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5.8%);被动跟风型:周围孩子都在上,我家孩子不上不行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类家长有17.4%;满足孩子兴趣型:孩子自己有兴趣学,家长当然求之不得,此类家长仅有10.5%;希望“子成父业”型:家长对某些方面感兴趣,希望子女实现自己的理想(4.8%)。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所调查的8个城市中,家有12岁以下“上班”儿童的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孩子“上班”的费用约为200元(195.6元)。其中,北京和上海家庭每月花费均在250元左右。家庭月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每月用于子女“上班”的费用高达358.7元,家庭月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家庭,每月用于子女“上班”费用也达到了200元/月,相比较而言,家庭月均收入5000~8000的中等收入家庭,用于子女“上班”的费用较低,为169.3元。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家长们更是慷慨解囊,在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有12周岁以下儿童的家庭中,去年为孩子过“六一”的平均花费是148.1元/家。而对于今年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家长们已经做好了179.1元的平均开销计划。各个收入层次的家庭,今年“六一”的计划开销均比去年的实际开销有所增长。(记者周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自 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