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10027万户!这一天毫无疑问会被载入A股市场的发展史册,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昨天更新的数据显示,本周一新开了38.53万户A股账户、9347户B股账户、60462户基金账户,从而令沪深两市的账户总数达到10027.36万户,突破1亿大关。
丁艳芳
虽然中登公司公布的月度统计报告只更新到今年3月末,但还是能大致透视出当前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比例的。截至今年3月末,7791万户A股账户中,来自普通投资者的账户数为7754万户,占到账户总数的99.52%;剩余的都是机构账户,一般机构和券商共37.53万户,投资基金699户,社保基金73户,QFII账户102户。
沪江浙地区为开户主流
截至3月末,在所有的A股账户中,沪深两市账户的比例各半。从地域来看,来自上海、江苏和广东的投资者占据沪市投资者结构的前三位,其中上海本地投资者占到沪市账户总数的13.17%,截至3月末为588万户。如果把上海、江苏和浙江三地加在一起,则占到沪市账户总数的26.72%,处于主流地位。
而在深圳市场中,北京、广东和上海的投资者占据前三甲。很有意思的是,北京的投资者的参与意向明显偏向深市,该地区的累计开户总数只占沪市的4.52%,在深市却以11.92%占据榜首,并超过了“近水楼台”的广东省。从上述几地开户最集中的地区来看,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前沿区域,这与普通百姓的可供投资的闲置资金量密切相关。
上海地区开户比例最高
而从4月初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两市A股账户又急速增加了930万户,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全民炒股”的质疑声。虽然中登公司还无法及时提供最新的投资者结构数据,但可以按照过去的开户经验测算。从分地区数据可以看到,来自上海的开户人数在沪深两市中综合排名最高,但考虑到大部分投资者是同时开立沪深两个账户的,因此,单取沪市账户作为开户人数的参考比较合理,截至3月这个数字是588万户。此后两个月内,两市又增加了930万户,以沪深对半比例测算,沪市增加了465万户,仍然以其中的13%新开户来自于上海测算,现在上海累计开户总人数在648万左右。
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在1815万人左右,如此测算下来,上海居民投身股市的比例在36%左右。当然,这个比例的确比较高,但考虑到上海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以及可供使用的闲置资金,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另外,从全国范围看,1亿个股票账户实际上只能对应5000万到6000万个实际投资人,这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庄家为操纵股价而开立的“拖拉机账户”以及“睡眠账户”,处于交易活跃状态的账户远低于表面数据。因此,“全民炒股”这顶帽子还是有点大,但可以作为一个警示。
证监会最关注投资者素质
股市能否理性运行一方面与新股民入市的积极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在考验投资者的素质。在上海多数证券营业部开户柜台的“人龙”中可以看到,不少耄耋老者宁愿排上四五个小时的队也要赶着开户,他们对股票、基金的知识极度匮乏,甚至三分钟后就将刚开好的账户密码遗忘,这部分“弱势投资群体”在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情况下将养命钱贸然投入股市,这才是证监会及相关管理层最担心的事。正因如此,证监会在上周切实要求证券公司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揭示工作,在风险降临前防患于未然。
看点1
沪深总市值突破19万亿
昨天两市股指高开后,马上就回补了当天的跳空缺口,之后沿一定斜率稳步向上,4300点顺利突破。但工行与中行十点半开始的异动令敏感的市场在盘中出现一波急跌。最终,上证指数以4335.34点报收,上涨63.23点;深证成指的单日升势更达到3.30%,以13456.60点收盘;两市共成交3787亿元。
昨天收盘后,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沪市总市值已达到144412亿元,流通市值42416亿元,平均市盈率45.62倍;深市总市值45823亿元,流通市值23426亿元;两市总市值首度突破19万亿元,较本周一又增加了3261亿元。
看点2
高送转股搏抢权、填权
钢铁出口关税的上调令最近的钢铁板块有些沉寂,但刚刚实施了10转增3的太钢不锈(000825)却一枝独秀,本周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超过15%。太钢不锈也是基金重仓股之一,除了今年以来不锈钢价格暴涨外,送股除权也是一个助涨股价的重要因素。在万科A、吉林敖东这两只高送转股连续强势填权的示范效应下,那些尚未实施高送转方案的个股明显掀起抢权行情。以10送转10股的个股为例,天房发展、沙隆达、高新张铜、美的电器、大唐发电等近一两周涨势惊人。
看点3
奥运临近北京概念再涨
昨日,北京城建、中体产业、中国国贸、首旅股份等9只北京地区股票涨停,令人联想到2008奥运的日渐临近。北京市统计局预估,奥运将使北京市的经济在近十年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因此,近期北京的地产、旅游、商业股轮番涨停,现在北京板块中的ST三元(600429)都已在10元以上。北京首放认为,目前两市平均股价已超过15.36元,北京板块中低于这个中枢价的非ST品种短线值得关注。丁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