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钟楠 萧颢 姜宗俊 特约记者龙桥)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考古队的数十位考古专家齐集十堰,就南水北调湖北库区近1年来的考古成果进行交流。与会专家认为,鄂西北丹江口库区是楚文化起源、发展的核心地带。
去年9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来自湖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的24家考古队开始对丹江口库区的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今年5月,共完成勘探面积37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共挖掘清理了房屋、灰坑、墓葬、窑、灶等遗迹2800余处。经初步统计,获得陶、瓷、铜、玉、骨、石等不同时代、不同质地的文物1.4万余件。
在这次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的70万-80万年前手斧、手镐比非洲、欧洲出土的同类手斧等还要早;春秋殉人墓地首次在省内出土,墓葬中的一柄玉剑距今至少2500年,堪称“楚国第一玉剑”;发掘的辽瓦店子遗址包含了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个时代的遗存,尤以新石器时代、夏、商、两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在全国十分罕见,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夏朝时期的卜骨,在省内也是首次发现。此外,还首次出土了陶仓、陶币等珍稀文物。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然介绍,鄂西北地区历史上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会、融合重要通道。这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夏、商、两周时期遗迹、遗物,填补了汉江上游区域文化发展空白。出土遗址中清晰的商、两周时期文化演变关系,将为探讨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线索。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通过这次发掘可以推定,鄂西北丹江口库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其他文化的交汇、融合更为密切,是楚文化起源、发展的核心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