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美科普对话:透过热闹看盲区(图)

邱 炯画

  干什么吆喝什么,干什么琢磨什么。这些年来,科普的意义、科普的困境,都已经“吆喝”得不少,但怎样让科普深入人心,怎样引领它走出困境,类似的“琢磨”却并不多见。

  5月23日至24日,以“科技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为主题的中美科普论坛在上海举行。在大会和小组讨论会上,中美学者之间的对话,令人耳目一新。

  对话人:希拉·葛瑞奈尔(科普专家)、蒂娜·菲利普斯(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实验室)、方春研(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冯伟民(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景海荣(北京天文馆)、殷海生(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张润志(中科院动物所)等。


  科普活动不能光“造势”

  要认真评估传播效果

  中方专家:目前很多科普经费投在硬件这些看得见的东西上面。拿科技周、科技节这些活动来说,往往想到的是参观的人有多少,有什么轰动效应,有哪些亮点,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造势上。对怎样一步一步地通过一个活动、一些内容使一部分人慢慢积累起科学素养来的这种工作,我们似乎没有耐心,一搞就想搞那种轰动的东西。起步阶段需要一些造势,但如果总停留在这个阶段,恐怕对科学传播不利。

  美方专家:所有科普活动的效果,是需要评估的。过去20年中,美国一直在想办法设计具体的步骤。做这样的评估很重要,首先是经费赞助者有这个要求,而科普工作者也可以从评估中获得经验,了解怎样使自己的活动更有吸引力。科学普及,仅有数量是不够的。

  中方专家:对,科普活动不能搞完就算完了,效果评估非常重要。考核的内容应该是对人的影响,而不是一些纸上谈兵式的指标、指数。

  科学普及全靠国家办不到

  美国人做科普也得“拉赞助”

  中方专家: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对科普项目的资助还不够。现在的科普基金主要还是依托研究团体或项目,而且相对较少。在美国的科研项目中是否有部分经费专用于科普?据说美国的科学基金有要求,科学家申请项目以后,把研究成果告知大众是项目必须完成的一项内容。但中国没有,项目的考核就是论文,国家也没有从项目资金的角度鼓励科学家去这样做。

  美方专家: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基金中,科普部分大概占3%,但科普的资金不仅仅来自项目基金,它还有很多其他途径,比如捐款和媒体赞助。

  科学家不见得都是科普高手

  找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中方专家:20多年前我考取北京林业大学时,父亲问我,挖坑栽树还要学习4年?为了让家人明白这里头学问有多大,我从本科、硕士一直读到博士。现在我的亲朋好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昆虫学的知识,因为我经常在新品种、植保新技术、农业新设施方面进行家庭科普。我感觉,科学家的科普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个人兴趣,这很重要;另一个是“告诉别人更多的知识更重要”。

  美方专家:在美国,没有政策要求科学家必须进行科普活动,做科普是个人的活动。但由于写论文占去时间,科普对升职也没什么帮助,因此选择去搞科普活动的科学家也只是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专业的机构等渠道去传播科学知识。

  中方专家:我们西双版纳植物园的60个科学家,到底应该有多少比例成为科普工作者,这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

  美方专家: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都是优秀的科普人员。也许60个里面有6个人就足够了,只要他们有能力和公众进行良好的交流。

  有趣的不准确,准确的少趣味

  把握平衡是一门艺术

  中方专家:寓教于乐是科普的基本要求,但科学的严肃性与普及的生动性,永远是一对矛盾。

  美方专家:没错,我们也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在科学家做科普的过程中,要把科学术语转换成通俗的语言甚至故事,而有时候科学家会觉得,有些重要的东西是不能用这种方式有效传达的。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科技传播的侧重点也很不一样。比如说,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也许只有90%是很正确的,但媒体往往更喜欢关注不那么准确的10%内容。这当然是不对的。在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大众兴趣之间寻找平衡,把握这个分寸需要艺术。

  “普及”和“尖端”难并行吗

  科技馆应该出大科学家

  中方专家:在我国的博物馆中,虽然有研究员,但只是职称岗位,在学术上有影响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科学家集中在研究所。在一些发达国家却相反,很多自然、地质、人类学家都工作在博物馆。实际上,博物馆直接面对公众,还享有丰富的研究资料,更有机会做出世界级成果,也更有机会传播这些知识。

  中方专家:现在科技馆不仅被要求开展科普教育,也要求具备研究功能。但作为综合馆,上海科技馆就不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这样的专业馆,光收藏的化石数量就差好几个数量级。科技馆搞科研的要求符合现代潮流,这就需要具备相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怎样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搞科普,关注细节很重要

  中方专家:我们博物馆经常接待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在具体操作中我发现有点问题,一些学校常常呼啦带个200人过来,由于人太多,教师的讲解作用降低很多甚至没什么效果。

  美方专家:在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前,我们的教师会跟科学家联系,事先做很多准备。最近我刚带8岁的女儿去了一个植物园,植物园鼓励家长和社区的人加入帮助孩子了解科学知识的行列。参观后,植物园的科学家还会回访。

  美方专家:是啊,大部分青年教师并不懂具体的科学领域,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去博物馆是度假,主要还得靠博物馆、展馆内部人员来进行讲解。事实上,让教师提前花两个小时先去看看,熟悉背景,可以形成多层次的互动。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