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书月、许静、马利
来源于日本漫画《死亡笔记》、宣扬自杀等黑色情感的“死亡笔记本”,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生当中悄然流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为此,5月25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迅即开展查缴日本漫画书《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的专项行动。
省会市场未见销售
“‘死亡笔记本’?我没有听说过,我们的同学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省会青园街小学六年级的一名男生这样告诉记者。昨日,记者在走访省会多所中小学校及附近书店、音像制品商店时发现,“死亡笔记本”及其相关音像制品并没有走进省会中小学生们的视线。
在槐北路某中学附近的一家书屋里,记者没有看到“死亡笔记本”样的小册子。记者向店主询问时,男店主说:“报纸上已经登出来了,这类书不让卖。”
记者随后走访东风路、建设大街、红旗大街、新华路等多家书店发现,书架上名目繁多的书目中没有“死亡笔记本”的踪影。在中山路、体育大街的几个音像制品商店内,也没有销售的音像制品。
昨日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桥西区友谊南大街上的石家庄图书批发交易市场,在对十几家经销图书的商家进行暗访中,也没有看到《死亡笔记》动漫图书及相关出版物。
有关部门表示严查
石家庄市新闻出版局市场稽查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在5月29日接到上级部门查缴日本漫画书《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相关通知的,并在当天即对省会图书出版物市场进行了清查,“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类图书。”
石家庄市文化局稽查队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已经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但没有发现这类光盘、录音带及录像带。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他们不会掉以轻心,稽查人员将继续加大清查、检查、巡查力度,“一旦发现严厉查处。”
网络盛行令人忧心
据悉,来源于日本漫画《死亡笔记》的“死亡笔记本”,在国内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流行,其主要是宣扬诅咒、自杀等黑色内容,将仇恨、报复、厌世等观念和迷信思想传播给青少年,尤其对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记者通过明察暗访发现,虽然省会图书、音像制品市场上没有看到“死亡笔记本”的影子,但一些网站却公然宣称可以进行“死亡笔记动画连载”、“死亡笔记本电影版”等内容的下载,内容涉及“死亡笔记本”的人物介绍、故事介绍、分集介绍、任务介绍、剧情介绍、作者介绍等各个方面。记者注意到,在网站上浏览、下载的网民众多,其情其景令人担忧。
同时,广大学生家长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不能让“死亡笔记本”的相关图书及音像制品在市场上销售。(石家庄市文化市场稽查举报电话:12318,石家庄市新闻出版局市场稽查队举报电话:031186216985。)
未成年人沉迷“诅咒”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深入骨髓的寒意”,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表示,最初听到“死亡笔记本”事件时,只是从简单的心理层面去分析它,而在网上看到1410篇后,却产生了新的感受———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传遍全身。
先有“巫毒娃娃”流行,后有“死亡笔记本”风靡,孩子们为何沉迷于“诅咒”?应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马宏伟分析说,中小学生通过诅咒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说明他们没有正常的渠道表达不满、生气、愤怒等情绪,教育环境与家庭成长环境可能剥夺了他们正常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机会与空间,即部分人表达愤怒、不满、生气等能力会越来越弱,承担能力和勇气越来越低下,不能直面问题。
马宏伟介绍说,不能正面面对问题、而是通过非良性渠道“诅咒”某人,这种后果很可怕。因为,长期的心理影响会使当事人形成多重人格,或者成为心理上的“阴阳人”,或者会产生“人格分裂”,造成严重的身心疾病。甚至,这样的方式会形成“暗示”,一次次心理预演可能引发现实的行动,最终产生现实悲剧。
马宏伟建议,相关部门在做“收缴”、“禁止”工作的同时,家长、老师这些孩子身边的人也应该有所行动,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帮助,方能“治本”。比如,给孩子讲出内心情绪的机会、不去打压、责罚,不做简单的归类,不做将来“算账”的筹码。家长应了解孩子心中不满、生气、怨恨、愤怒、委屈的成因,陪伴他们直面内心的感受,必要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忙。
(本报记者许静、马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