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大熊猫“祥祥”在接受野化训练(2003年8月8日摄)。当时,它还可以与饲养员“亲密接触”。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
资料图:大熊猫“祥祥”在接受野化训练(2003年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
大熊猫“祥祥”曾经受伤
无线电定位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12月13日“祥祥”出现了突然性的长距离移动。研究人员推测大熊猫“祥祥”活动异常,加强了监测工作,每天都尽最大努力去接近它,但“祥祥”每次在听见响动时便很快逃开了,科研人员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它。经过多次不懈努力,终于在2006年12月22日发现了正在竹林中取食的“祥祥”,通过近距离观察,发现“祥祥”背部、后肢掌部等多处受伤。
次日,救护小组和科研人员一道利用无线电信号跟踪设备在“二道坪”发现“祥祥”并将其麻醉。因“祥祥”伤情较为严重(肩背部严重受伤重度化脓、双后脚掌部严重受伤中度化脓、第四尾椎骨处被咬断中度化脓、双耳均被咬伤轻度化脓),救护人员冒险把“祥祥”从雪地安全运回“五一棚”以开展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兽医人员在“五一棚”对“祥祥”的伤口进行了全面的清创、缝合和包扎。在2006年12月26日、29日对“祥祥”进行再次麻醉、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天为“祥祥”提供适口性好的竹子和竹笋供其采食。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治疗,“祥祥”外伤很快恢复,主要伤情已恢复近80%,而且其精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考虑到治疗时间太久,必将使祥祥再次产生对人的依赖性,造成其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的退化,经研究中心主要领导及相关科研人员研究决定,应尽快将“祥祥”放归野外,同时对其进行跟踪监测。2006年12月30日,大熊猫“祥祥”被再次放到“五一棚”白岩区域,它继续过着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
大熊猫“祥祥”尸检报告
科研人员用无线电定位仪监测“祥祥”的活动情况,并于2007年1月2日、4日两次较近距离观察到“祥祥”,发现“祥祥”的食欲、精神及活动基本正常。1月7日上午,科研人员跟踪“祥祥”时,发现其无线电接收信号很微弱,多处搜寻未能发现“祥祥”,后又扩大搜索范围,但终因无线电信号消失而失败,推测是GPS颈圈出现了问题。2月19日下午,搜寻人员终于在茫茫大雪覆盖下的“转经沟”雪地上发现了“祥祥”的尸体。“祥祥”佩带的颈圈已损坏。
剖检表明,“祥祥”死前左侧胸腹肋部严重钝性损伤。从解剖结果来看,大熊猫“祥祥”在第一次受伤、基本恢复并再次返回野外生活后,第二次又与野生大熊猫发生过打斗,在慌忙逃逸过程中曾经从高处摔落,左侧胸腹肋部撞击在钝性物体(如石头上)导致胸腔变形、组织器官不同程度受伤,特别是胰腺严重损伤。严重的内伤对其消化和呼吸功能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祥祥”终因严重内外伤痛、惊恐、衰弱导致休克、死亡。来源: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