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市职教中心是该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当地最早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眼下正值中职招生季节,在职教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今天,按理说像这样的职业学校应该不用为招生发愁吧?然而,当记者与该校陈校长聊起职教招生方面的话题,这位快人快语的女校长却道出了一肚子“委屈”——
不用为就业担忧 却要为招生发愁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所学校就由一所普通中学改制成为当地最早的职业学校。
陈校长坦言,学校不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担忧,每年却要为招生问题发愁。“首先,这里面有群众的观念问题,比如,很多城市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职业学校,念职高是初中毕业生万般无奈情况下的最后选择。同时,职业教育招生秩序混乱、招生‘回扣’成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位校长感慨地说,“一些民办职业学校和一些行业办的中职学校为了招揽学生,不惜‘重金’买生源,使我们这些规规矩矩办学的学校感到‘腹背受敌’。”
招生“回扣”显魔力 学生半道被“截走”
陈校长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年新生报到时,一位学生刚下火车,准备打的到他们学校报到,却被出租车司机拉到另外一所民办职业学校。原来,这所学校对出租车司机有“承诺”:只要拉来一名新生,就“奖”给出租车司机100元!
像这样明火执仗地“半道截留”新生,“成功”的概率毕竟低。更常见的做法是“关口前移”,到初中毕业班去“抢生源”。于是,在一些初中学校,离学生毕业还差半年甚至一年,争抢职教生源的暗流开始涌动。据了解,一些职业学校给初中班主任开出“价码”,每输送一名学生可获得几百元乃至上千元“好处费”。在有些地方,甚至只要初中毕业班班主任能提供一份比较详尽的学生名单,就能获得数目不菲的“好处费”。
陈校长认为,这类“招生回扣”的事例,往往发生在农村中学的普通班级或“差班”。因为,成绩好一些的初中毕业生大多会选择上重点高中和普高,而大多数农村同学和家长因为“信息不对称”,对职业学校缺乏了解和鉴别,这就为一些职业学校不择手段地“抢生源”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在一些地方的乡镇中学,甚至出现了初中老师“争当”差班班主任的怪现象。
陈校长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市教育局领导都在大会小会上三令五申地强调招生市场的规范问题,并组织职业学校“招生大篷车”,深入到各县进行招生宣传。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也会分批组织大客车,把一些偏远乡镇的初中毕业班学生和家长接到学校参观,效果不错。但也有遭遇“滑铁卢”的时候。前年,通过招生宣传活动,一个县本来有500多名学生准备到该校就读,但最后一个都没来。一了解,原来是这些学生被班主任“卖”给了给回扣的职业学校。
职教不是“摇钱树” 要教学生真功夫
为什么会出现“抢生源”的情况?很显然,对一些办学者来说,这里面有利可图。
陈校长说,她所在的学校收费严格遵守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学费一直维持在每学期800—900元,今年秋季开始上调到1000元。而民办职业学校和一些行业办的中职就不同了,他们收费可以“自主”,加上财务方面走账灵活等体制因素,就不难理解他们何以不惜高额“回扣”抢生源了。
去年,当地一所民办职业学校发生了烹饪专业一个班近90名学生“集体叛逃”的事件。他们要求转到陈校长所在的职教中心念书,令她和同事们感到颇为棘手。原来,他们学校烹饪方面的专业课每星期要上十几节;而在那所民办职业学校,烹饪方面的专业课每星期只有几节课,同学们觉得实在学不到什么东西,便自发地“集体叛逃”。尽管最后事情平息了,但个中教训深刻,令人深思。
职业教育不是“摇钱树”,应该让学生学技能,真正掌握几招“真功夫”。陈校长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更需要我们职业教育战线的同行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千千万万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造就千千万万合格的、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杨明方)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