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师生情谊用目光传递出去
郝雅楠(教师)
许多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论述和描写的往往是完美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努力去达到理想的境界。我已从教14年,对师生关系有自己现实的理解,现把我的思考呈现给大家。
最高境界——永远都不忘记
暑期里,我不时地想起小学时大队辅导员老师。尽管已过去二十余载,但当时的许多情景仍清晰地浮现出来,定格成一幅幅画面:赏月晚会上,孔明灯在夜空飘荡;集体舞比赛中,大家欢快地起舞;我们与海边的学校联谊,收到小朋友寄来的漂亮贝壳……
当时,我校的老师只有20多岁,青春洋溢,年轻的辅导员带我们搞了许多活动,让我的童年五彩斑斓。而最难忘的,是他注视我们的眼神,无论是拉手风琴时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唱歌,还是批评我们时严肃的凝视,现在想起来都难以忘怀。十几年后,我们有一次偶然相逢,在目光相遇的瞬间,我看到了久违的眼神。
童年,我从老师的目光里收获了师生的情谊,而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也将我对学生纯真、无私的情感,用同样的目光传递出去。
我和老师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了,但我总会在某个时候、某个特定的场合想起他。我的学生中,有的会在节日时发来问候;也有的会在多年后发来想念的信息,证明他们从没有忘记我,就像我从没有忘记我的老师一样。
只有责任——也能搭建和谐
在对师生关系进行论述时,我们总是把爱心放在第一位,似乎没有爱,就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初,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但后来我知道并不一定如此。我有一个在重点中学任教的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学生,但我能把他们教得很好,他们也都对我很好。”
当时,这句话把我吓了一跳!思考很久之后,我似乎明白了:没有爱,靠责任也能够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一个人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就知道自己如何做好该做的事,然后按照规律一步一步进行,也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甚至能够避免不恰当的爱所带来的麻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然而,没有爱心做基础的师生关系也是有欠缺的。
从学生角度来看,试想,当你知道一个你印象很好的老师并不喜欢你时,你还能像以前那样喜欢他吗?
从老师角度看,当你不喜欢学生时,就很难真正地关注他们。学生中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很多学生身上有令人佩服的长处,值得教师借鉴。爱学生,才会真正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也才能向学生学习,这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些老师把教师工作彻底程式化了,因而阻止了与学生精神上的交流,也无形中切断了一条让自己成长的道路。
矛盾障碍——有时无法超越
我们曾经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要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人性弱点作对抗,这在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时,就像鱼和熊掌的关系。那么,教师该如何选择?
教师是人,一定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有人生的底线。而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背景下,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有些是老师无法接受的。这时,需要老师运用专业技能,在爱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以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当无法调和的矛盾真的出现时,彼此间的伤害也难以避免。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中,有许多是执行学校和上级的各种指示。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指示的代言人,也同时成为学生不满的对象。这无疑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理想中的师生关系;现实生活也需要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客观正确地理解师生关系,共同建立融洽与和谐。
现实逼得我变强,再变强
王威(国际学校11级)
有人曾经问过我的童年生活。对于童年,我并没有多少快乐天真的回忆,我和其他孩子一直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我的父母都是商人,在家陪我的时间并不长。我似乎从小就没有养成对父母的依赖。
上小学之后,命运让我碰到了一些俗气的老师,每天,他们挂在嘴边的就是:“你父母一定很有钱吧!你家这么有钱,以后吃穿都不愁了啊!你现在不学也没关系呀,反正以后有你父母留下来的产业。”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中都会不由得升起一股怒火和悲伤,一来是因为他们的市侩;二来是因为,每次他们说出这样的话,就再次证明我是一个无能之辈,只有靠父母才能生活下去。老师要为人师表,怎么能这样说呢?这样的老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还记得,有时老师们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班里的同学排序,谁家第一有钱,谁家第二有钱。很多同学也有金钱至上的思想,有钱似乎就无所不能。不知不觉间,有些同学开始向我要钱,我没有,他们就抢我的东西。而当我对父母提及这种事时,他们都爱理不理的。每当我心爱的东西被抢,在人前我都不会掉眼泪。可晚上站在阳台上,我的眼里都会噙满泪水。望着天上的星星,仿佛它们都在嘲笑我,你为什么这么懦弱?
后来我学会了逃跑,直到别人都追不上。但最后,厄运终归还是会降临到我头上。后来我明白,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作为一个瘦弱的小学生,我开始训练肌肉,直到有一天,5个高大的男生一起上都奈何不了我。我也明白了,自己如果不变强,那么在别人眼里,我永远是只靠父母才能生存的人。
时间长了,同学们不抢我东西了,老师也换了几个,我升入了五年级。我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但还是个淘气的男孩。从前的境遇一直让我对这个学校心存厌恶。每当老师讲课出错时,我都会毫不留情地说出来。当时的我似乎对这样的行为没有感到什么不对,甚至有些自豪。我觉得,将要进入六年级了,面临小升初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学生们当成笔记保存着。我指出老师的错误也就是帮了其他的同学。久而久之,老师似乎也烦我了,什么事情都针对我,别的同学在边上打架,没被卷进去的我却成了主犯,考试卷子上只做错一道题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节课。还经常让穿着极其单薄的我站在寒冷的教室外面,一站就是一整天……
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会站在阳台上,等待着那些照亮黑夜的星星们,等待着他们告诉我,变强,再变强。在小学生活的最后,给予老师同学们最有力的答复就是一份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课桌与讲台的对视
揣文娟(天津医大2006级)
教师在学生面前曾是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师生关系逐渐向平等发展。从这个趋势中可以看出,学生渴望与教师在同一级平台上平等相处,同时要求教师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童年期,学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对教师无限信任、尊敬,甚至依赖、敬畏、害怕,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都是无条件服从的。
进入了少年期的孩子们对教师无条件服从的程度降低了,辩证的认识能力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增多,遇事愿意独立处理,厌恶“告状”和老师的管束。
许多青少年错误地认为老师是师生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而学生是无辜的。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其实学生也是责任人,而老师同时也是受害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学生也是教师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工作压力最大的五种职业中就有教师。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时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向。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还有来自校长、主任等领导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很容易受负性情绪影响。这时,学生的一些不太懂事的行为会使教师陷入不理智的状态。冲动,致使师生双方陷入负性情绪的互动中,事情越来越糟。因此,可以说老师也是受害者,他们内心也有许多苦楚,是需要理解的。
青年期的学生接触的教师越来越多,学生总会将教师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比较,与社会上的人进行比较,与他们心中理想的教师进行比较,与他们自己发展的需要进行比较。青年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就更高,更全面,更深刻了。
可是,教师毕竟是人不是神。如果学生对老师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判断,就放大了老师的缺点错误,忽略了老师的好。
有时候,教师的态度不好,也许是因为他们刚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受到上级严厉的训斥;他们的管教也许很严,限制了你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彰显,但也许是因为他们怕你误入歧途;也许他们对分数看得很重,但那是因为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往往以分数作为考量。
老师有时候很为难,因为他们也想和学生做朋友,无话不谈,相互学习、帮助。可是,这时,学生容易出现角色混乱,与老师成为朋友,甚至称兄道弟,并不利于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首先要尊重老师,尊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这是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有时候学生会觉得老师针对自己,好像是跟自己过不去似的。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是很正常的。老师不仅需要教好课,还要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这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着想,要么,老师为何要管这么多“闲事”?如果师生之间真的出现了误会,那么,仇恨不能解决问题,而要化干戈为玉帛,就需要沟通。
沟通能力决定了人的学业、事业和家庭。沟通,是一种生存技能,应该是双向的。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与老师“应付”,而是应当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日常生活中,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对老师微笑,让老师放心,会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与教师之间出现了误会,不要在公共场合质问、为难老师,而应该寻找机会,与老师平心静气地交流。交流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动作举止。与老师真诚相待,试着找找老师的优点,你会发现,师生感情正逐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直至成年后,学生要在各级学校学习多年。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师生关系协调问题中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学生只要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相信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你在什么时候会拥有快乐的体验?”是我在职业心理培训中最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长大了,懂事了。”
“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了。”
“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我们班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了。”
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县城学校,教师的回答几乎像标准答案一样整齐。这种整齐的答案使我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为什么教师不能坦言,个人的成长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体验呢?
一种可能是,教师真的无条件接纳所有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成长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属于心理卷入程度过高,教师的情绪随外界的评价而起伏波动,失去了自我掌控的能力。
另一种可能是社会对教师业绩的考核仅仅从学生这单一维度出发,误导了教师将自己的业绩和荣誉系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媒体频频曝光的对学生进行体罚并造成身心伤害的教师往往是事业心强的“优秀”的教师,许多“敬业”教师的直接受益人——学生却对教师的付出不以为然,有的甚至会说“老师之所以这样对我们,肯定是有他个人的想法,把我们当做工具。”学生这样的评价可能会使教师难以接受,但多元化的社会注定了人思维的多元化,明确自己的职业形象,修正自我评价体系,成熟、理性、规范地陪伴学生的成长可能是为人师者明智的选择。
接受教育功能的改变
随着社会转型,教师在教育中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业社会,因为没有其他信息通路,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而被无限神化;工业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等谋生手段的象征而被敬畏;信息时代,知识告别了专属阶段,呈大众化趋势,年轻人因为最先感知社会的知识和脉搏,而成为最先进知识的拥有者,尤其是新课改,明确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的身份也就随之变成了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陪伴者和服务者。
教师要顺势而为,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化,如果一味地固守师道尊严,除了搅乱自己的思绪,破坏师生心理互动之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构建智能体系
传统的教师职能为“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时代,知识更新飞快,教师除了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不断更新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站在本专业的前沿;同时开拓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新成果保持强烈的敏感。
前段时间,我接待过一位学生,他说在物理课上,一位学生请老师讲一讲纳米,老师觉得学生是存心捣乱,说:“物理课上怎么能讲吃的东西?”这句话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每天生活在学生之中,思维的兴奋点都被学生所左右着,往往忽略了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现在学生已经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而教师却成了“一心只教圣贤书”,与社会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
在我收到的很多学生心理求助信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诉说教师的不当行为给他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认真分析,其中很多“伤害”是由于教师缺乏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在“无意识”或“事与愿违”的状态下已经对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强化职业操守
教师是职业,作为一个职业人,要理性地进入职业化状态,这是对自己、对事业,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要时刻提醒自己认真遵守职业操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榜样。不要以为只有站在讲台上,你才是教师,往往是你不在讲台上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的暗示更为强烈。
教师是学校和学生间的桥梁,教师可以对学校的一些规章有个人的想法,但绝不可以将自己情绪带给学生。学校在管理上的确会存在问题,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区分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当这两个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团体利益。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也是未来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
职业人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我总是提醒年轻教师,不要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占领不该属于我们的位置,成为学生青春驿动心灵的杀手。进入青春期,每个孩子都开始关注异性。年轻的老师独立、有学问、有包容心、懂感情,非常容易吸引学生视线,如果教师不能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不明确,对学生的不合理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及时提醒和控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学生正处于多梦多思的年龄,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可以理解,但如果老师做出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情,则有不可推卸的罪责,因为你是成年人,懂得孩子的心理。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不同是要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教师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受伤的不仅是教师本人,更是我们的孩子。那么,如何改革教师心理培训制度和模式,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建立一套教师心理支持网络,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沟通、成长的平台?这恐怕是我们都要思考的话题。(心航路教育网主持人张丽珊)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