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业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影响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工业最不发达的非洲地区同样难以幸免,温度上升导致的干旱、洪涝和飓风等自然灾害,正威胁着许多非洲国家和这一地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中心的苏古斯教授认为,非洲大陆的部分地区,比如中非、东非和南部非洲,已经有较为明显的气温升高记录,近来,乍得西部和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出现的水资源匮乏,就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此外,环境变化也使非洲出现鸟类和鱼类迁移的趋势。还有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很可能是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异常融化的罪魁祸首。非洲联盟负责农村与农业经济的官员阿马杜不无忧虑地说,有证据表明,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非洲地区的维多利亚湖、乍得湖以及尼罗河的部分河段正在走向枯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本月初也发出警告,称造成温度升高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未来数十年仍会继续增多,这就意味着非洲地区面临更大的麻烦。由于环境的变化,非洲缺乏干净生活用水的人数将新增180多万,霍乱和疟疾等疾病将更加猖獗,干旱和半干旱耕地面积也将扩大,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并加剧当地民众的贫困状态。
南非开普敦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专家温克勒指出,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非洲国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应对气温升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不是坐等富裕国家伸出援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称,面对气候变暖,人类并非无计可施。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能源使用方面更多地从煤炭转为油气,改善对土地的管理。
针对非洲的具体情况,非洲和国际社会首先从农业入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力图在非洲进行一场农业变革,确保地区粮食安全。
对于非洲的农学家来说,非洲农业只有保持其种子的多样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降雨趋势,才有可能防止粮食短缺局面的出现,因此农业发展需要种子先行,而“种子银行”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今年4月,“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和联合国基金会宣布共同采取行动,对世界上21种最濒危的粮食作物的种子采取保护措施。该项目还包括建立一项综合性的全球信息系统,使所有农业研究机构都能够在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和南部非洲地区的“种子银行”中获取所需的不同基因用于培育新品种。
当然,仅仅保护还远远不够,还要对种子进行研究和改良。据南非媒体报道,有关方面正在对非洲大量种植的农作物种子进行改良,以期培养出新品种,适应非洲地区的环境和气候特点,做到既抗旱又高产。莫桑比克农业专家认为,农作物种子的保存和改良对于非洲农业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产粮食,还可以吸引更多劳动力向农业领域转移,扩大就业机会。实际上,新的农作物品种已经在非洲地区崭露头角,赞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能够抵御非洲干旱的小麦新品种。
要振兴非洲农业,还必须克服非洲农业人力资源稀缺的困难。目前,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科技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未来若干年将会有60%的科研工作者退休。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流失。缺乏合格的科技人员已经成为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一个被称做“加强农业能力地区大学论坛”的组织便应运而生,该组织由津巴布韦和肯尼亚两所大学牵头,参与者包括东非和南部非洲地区12所大学,该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本地区培养亟须的农业专业研究生,增强非洲国家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实力。这也是非洲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着眼于现实,在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