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90余岁的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回忆自己的童年,说那时候“总喜欢看月亮”,曾经对长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
后来,马相伯在书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研究天文学的兴趣,便是从这里生发来的。
“开卷有益”,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读书,可以启心智,明是非,长见识,增才干。读书的好处,许多家长心知肚明。然而,每到“六一”,家长送给孩子的节日礼物,仍然是玩具、服装、游戏机、游乐园门票;装满孩子书架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教辅书、习题集、作文选。
生命的成长需要书香滋润。但是,我国少年儿童读书的状况令人忧虑。
20世纪末,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必须有2000万字的阅读量,亦即每个学期要阅读100多万字。
不用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前,这个数字依然难以实现。当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达到3万字时,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5000字,只为他们的1/6。
今天的孩子处于信息社会,他们是怀有梦想的一代,童真的道路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一程,也是最多疑惑和烦恼的一程。好的书籍,就像一艘艘航船,能够带领孩子们从狭隘的处所,驶向生活的浩瀚海洋,看到生命的广阔。
曾几何时,冰心、张天翼、斯威夫特、严文井、束沛德、金波、樊发稼等一批深为孩子所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用细腻而温馨的笔触解答着孩子们的人生困惑,成为他们未曾谋面的好朋友。他们的名字,与童年的快乐一道,深深镌刻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今天,高洪波、秦文君、黄蓓佳、曹文轩、杨红樱、郑春华、张之路、孙云晓等一批儿童作家继续在这条艰苦的道路上,笔耕不辍。
曾几何时,《灰姑娘》、《格列佛游记》、《小王子》、《寄小读者》、《宝葫芦的秘密》、《青鸟》等优秀的篇章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铺就着孩子们走向未来的阶梯。今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北京童谣》、《淘气包马小跳》、《冒险小虎队》、《哪吒传奇》等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图书”,成为启迪少年儿童智慧的钥匙,滋养幼小心灵的雨滴。
一位诗人说,“生命开始之处,必有奇迹发生。”58年前,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设定为国际儿童节。让好书打开儿童心灵的窗子,播撒“奇迹”的种子,无疑也是其初衷之一。
儿童节又到了。今天,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就是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