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人往哪里去”,这是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对于总人口86万、其中农村人口占到大多数的金堂县来说,这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结合山区实际创新了培训方式,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为魂 4大产业3年提供10万岗位
事件
第一次走进金堂兴和鞋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高板镇42岁的周祥群激动不已。“真没想到,我们边远山区还有这么好的企业,政府还给咱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现在我们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了!”她高兴地说。
周祥群全家4口人,母亲脚有残疾,儿子在上初中,对她来说,这种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还能回家料理家务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2006年5月,该镇在东莞打工多年的文仁浩回乡开办了兴和鞋业有限公司,目前已达到12条生产线,为当地乡亲提供了1800个就业岗位,每年劳务收入可达1000万元。
4大产业 3年解决就业近10万人
在《金堂县关于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笔者看到,该县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以打造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制鞋(含帽子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10年,全县将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按照规划,金堂县纺织印染产业将以成都纺织服装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形成纺纱能力80万锭、2万台织布机、2亿米印染能力,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5万个;服装产业以九龙服装工业园为主要载体,打造西部品牌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年加工服装1.2亿件(套)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5万个;食品产业将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形成以乳制品饮料、食用菌、水果蔬菜、休闲方便食品、粮油加工为主的食品生产门类,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制鞋产业以“中国女鞋之都——金堂制鞋工业园”及相关乡镇为主要载体,形成布鞋、皮鞋、休闲运动鞋等生产门类及其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
政策保障 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目标确定了,金堂县又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作保障:首先是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凡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人员在500人以上的,都将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与企业定点联系,协调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关问题;充分调动乡镇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积极性,对引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在1000人以上的,当年给予乡镇补助工作经费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在2000人以上的,给予乡镇补助工作经费10万元;对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的,职业介绍机构要提供免费的服务,由县劳动保障局对中介机构给予补贴。
在鼓励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县上对企业本身也实施了诸多优惠政策:凡吸纳了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中的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符合条件的都将给予企业3年内每年每人分别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岗位补贴,吸纳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就业并办理农村综合社会保险的企业,将按缴费工资的4.5%给予用人单位补贴;新开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以上的并符合产业布局规划要求的,县级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将一律免收。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将在土地征用、税收优惠、融资服务、企业技术改造、申创名牌产品以及营造法制环境等方面得到县上的全方位优惠和支持。
引凤还巢 让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
“我们不仅要将让富余劳动力都有事做,还要让那些赚了钱,学了经验的人回来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金堂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为了给回乡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县委、县政府专门请来专家做了两期规划,在劳务输出量大、区位优势强的竹篙镇、高板镇、土桥镇、福兴镇、白果镇和平桥乡规划建设了6个回乡集中创业居住区,总面积达220亩。目前,政府共投入近3000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商业铺面、农产品加工和储运厂房2.6万平方米,住宅6万平方米,吸纳了6800多人创业居住。据悉,一、二期规划全部建成后,将吸纳回乡创业和就业的农民工2万人以上。
除了硬环境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金堂县回乡创业示范区优惠政策》,并将制鞋、制衣、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回乡创业的重点扶持产业。在县上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外出打工者带着技术回乡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截止2006年底,全县回乡创业人员已达6500人,兴办各类实体250多家,不仅年创产值3.5亿元,还安置了农村富余劳动者转移就业2万余人。今年一季度,该县新增回乡创业人员288人,创办企业26家,产值达150元,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
培训为翼 助推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事件
“自家院子里就可以免费学制鞋,学毕业了我们就可以在附近的工厂上班了!政府真是为我们着想!这不,知道了这样的好事,我们一家三个都赶回来了!”刚从厦门打工回来的失地农民黄河一边踩着制鞋机,一边感慨地说道。
在金堂县赵镇、淮口、竹篙、白果、高板等乡镇,象黄河这样回家学技术再就近就业的还有很多。有些夫妻一起学,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学,大家聚在一个农家院落,县就业训练中心便推着机器上门了。据培训老师们介绍,仅淮口镇培训点制鞋工免费培训点,已有500多人报名参加培训,目前已有200多人达到专业合格水平,有近百人成功就业。“走,培训去!”现在,这句话已成了金堂县城乡一句时髦的“流行语”。
订单培训 合格便可上岗就业
“有企业的地方就有订单,有订单的地方就有培训”,这是金堂县劳动部门对就业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以该县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撑,金堂县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地收集用工信息,构建了完善的就业网络,并不定期地通过邮件、电话、传真等到用工单位了解学员的就业状况,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工资发放等问题。依托“九龙服装加工城”,县上和相关乡镇一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动缝纫工培训,全年计划培训5000人,目前已培训1129人,有790人实现就业;依托淮口“成都纺织印染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纺纱、织布、印染培训,年计划培训300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的有1087人,其中696人实现就业;同时,该县还积极于用人单位“联姻”开展定向培训,截止目前已为金蒙乳业培训乳制品加工1030人,100%实现就业,为成都新兴饰品厂培训宝石琢磨工730人,有587人成功上岗。
创业培训 学习“怎样当老板”
“这次的培训对我影响太大了,不仅让我懂得了基本的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和创业新方法,还让我打开了思路,拓宽了眼界,我准备办个全新的养鸡场,专门给城里人生产正宗的土鸡肉和土鸡蛋!”在SIYB创业培训班的结业典礼上,竹篙镇金华村干部吴宗文脸上满是喜悦和憧憬。据悉,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创业小老板和有创业意愿者能真正接受到现代的创业和经营理念,金堂县已陆续开办了20多期创业培训,包括SYB(创办你的企业)和GYB(创业意识)阶段性系统学习,目前,已有500余人参加了创业培训,近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47个。
同时,金堂县还注重对村干部、党员等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目前该县正在分期分批地对1000名村干部进行创业意识和方法的培训和引导,并将课堂办到监狱,为29名职务犯罪在押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
五送五进 培训送到农家院
在赵镇云绣社区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内,10几名当地妇女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用缝纫机压布边。一旁另外30多位当地农民绣珠的绣珠,剪裁的剪裁,忙得不亦乐乎——原来,这是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乡镇一道,将培训以及教师和所需的缝纫机、制鞋机等设备送上门来了!据悉,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村民们学习,金堂县劳动部门创新了培训方式,在建设全县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五送五进”活动,即送师资、送设备、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进农家院落、进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进初高中课堂、进企业,只要有50人以上报名学习,劳动部门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办上课,大大地减轻了农民培训的交通、食宿等成本,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据统计,今年1—5月,该县已通过进入乡镇、农家院落等开展引导性培训170余期,共有18751人参加了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62人,其中缝纫2663人、制鞋2725人,建筑246人,母婴护理360人,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群众的就业找到了出路,同时也为县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
采写 杨代军 陈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