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华商报

26只朱鹮宁陕放飞(组图)

贾治邦

  、袁纯清、王侠等领导在放飞仪式上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将一只飞回的朱鹮再次放飞

专家进行放飞后的飞行检测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宁峰 张杰 蔡勇 摄

  鸟笼打开,朱鹮腾空而起,一对大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青山绿水间回响着朱鹮清亮悠长的鸣叫……

  昨日,26只成年朱鹮在宁陕县寨沟放飞山林。这26只朱鹮分别从洋县、周至引进,此前,在这里已经过了一个月的野化放飞适应性驯养。据悉,这也是朱鹮历史上首次异地野化放飞。

  上午9时,中国陕西朱鹮野化放飞项目在秦岭腹地的宁陕县寨沟村举行了简短的放飞仪式。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省长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王侠,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赵学敏、副局长张建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再生,副省长张伟等出席了放飞仪式,并打开鸟笼,一起放飞了20只朱鹮,随后,放飞基地的技术人员、宁陕县的群众代表和学生代表又放飞6只。

  野化放飞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下,将人工繁育的朱鹮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野化训练,使其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后,再放飞到其历史分布区的过程。野化放归可以使朱鹮在异地正常生长、繁育,逐步扩大栖息地范围和种群数量,促进野生种群重建与恢复。

  据悉,宁陕县历史上也有朱鹮出没,但近30多年久已难觅踪影,这次野化放飞让宁陕人再次听到朱鹮优雅的长鸣。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办公室主任赵学敏表示,将人工驯养繁殖的朱鹮科学地放归野外,并在该区域重建朱鹮野生种群,是保护朱鹮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我国朱鹮拯救保护工作由注重抢救性繁育向注重野化放归的历史性转变。

  据介绍,这次放飞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专家和当地朱鹮保护站专业技术人员将利用无线电跟踪,对野外放归的26只朱鹮进行监测。时机成熟后,还将放飞更多的朱鹮到野外。

  贾治邦

  野化放飞具有重要意义

  昨日,参加宁陕朱鹮野化放飞仪式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宁陕朱鹮野化放归在我国生态保护史以及国际生态保护上有着特殊意义。他透露,今后,在全国将陆续启动扬子鳄、麋鹿等一批濒危物种的野化放归。

  贾治邦

  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鹮几近灭绝,自1981年,在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有的7只野生朱鹮至今,我国朱鹮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国4处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512只,野生种群数量也增长到500多只。

  “宁陕成功野化放飞20多只朱鹮,使这些经过人工拯救繁育的珍稀濒危鸟类重归自然,标志着我国朱鹮保护工作又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生态保护史,以及国际生态保护上有着重要意义。”贾治邦说,近些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着占国土面积12.6%的1740处自然保护区,而且还对朱鹮等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和上千种珍稀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摆脱了灭绝危险,使濒危物种拯救由注重抢救性繁育向注重野化放归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贾治邦

  说,随着宁陕朱鹮放归,还将在全国陆续启动扬子鳄、麋鹿等一批濒危物种的野化放归,“可以说,今天的朱鹮放归为我国濒危物种拯救工作向注重野化放飞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揭开了序幕”。

  袁纯清

  陕西人因朱鹮而自豪

  省长袁纯清打开鸟笼后,朱鹮慢悠悠地走出来抖了抖身子,忽然便展开翅膀向前飞去。袁纯清一边挥舞着双臂,一边激动地呼喊:“好啊!”

  带着放飞了朱鹮的兴奋,袁纯清告诉记者:“我早就见到过朱鹮,还曾两次抱过这种美丽的鸟,我非常喜欢它们。”

  “作为一种世界濒危鸟类,朱鹮能在今天成功放飞,非常具有历史意义。这不仅表明了人类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就,也是人类对一个自然生命的维护和关爱,更说明我们陕西省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袁纯清

  还表示,陕西省为成功进行朱鹮的繁育和野化放飞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朱鹮野化放飞如果能在我省取得成功,必将成为恢复朱鹮历史自然分布,世界濒危物种保护少有的成功典范之一。这对宣传我省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取得的成效,维护我国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陕西人应当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我们还将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发展道路,让陕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人和自然更和谐。”

  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朱鹮在异地野化再引入的途径,使朱鹮在非生长地健康地生存、繁育,朱鹮栖息地范围和种群数量将逐步扩大,进而摆脱人工繁殖的局面,最终,使得朱鹮能在全国、日本乃至东亚地区重归自然,恢复其历史自然分布区域。

  专家解密

  放飞还要跟踪观测

  黄治学(陕西朱鹮保防管理局技术专家,从事朱鹮人工饲养、繁殖,以及野外驯护观察已16年):

  自朱鹮引进到野化放飞基地,就开始做24小时全天候监测,我们在朱鹮的野化放飞大网笼里安装了4个电视监测器,在监测室通过遥控,24小时不间断观测朱鹮的状况。

  朱鹮放飞后,一般还会在寨沟附近生活和觅食,但也不能排除有朱鹮飞出很远。为了及时掌握每只朱鹮的适应情况,我们给放飞的朱鹮脖子上戴了一种叫无线电跟踪器的仪器,通过这种仪器传回来的电波信号,就可以找到它们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近距离观察。

  一年后,如果这些朱鹮在野外存活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并且能在野外条件下繁育出后代,野化放飞试验才能算最终成功。

  家乡探访

  洋县和那只美丽的鸟

  从1981年发现朱鹮开始,似乎洋县的一切都与这种美丽的鸟息息相关。经过20多年努力,朱鹮由1981年洋县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原本濒临灭绝的这一物种正在逐渐“起死回生”。

  朱鹮自然保护区的成绩,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朱鹮保护区的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保护区共涉及洋县19个乡镇、99个村、近8万人。在这些区域内,禁止砍伐树木、狩猎、开矿、放炮、施用化肥农药,巢区附近不允许进行经营性活动,如种植香菇、木耳等,这些都给当地群众发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缓解矛盾,国家也考虑到当地群众的实际困难,在保护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抽出专门资金,给予当地居民适当的经济补偿。朱鹮活动区域还聘请当地的农民做监测朱鹮活动、产卵等情况的信息员。洋县政府对朱鹮保护也非常重视,在保护区内繁殖地实行封山育林,建立了5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和以梨为主的果品基地,改善朱鹮栖息地环境。

  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活动区域的扩大,经费不足的问题开始凸现,朱鹮栖息地保护工作难度加大。加上种群数量的增加,可觅取食物的严重不足,对朱鹮的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进一步扩大人工湿地建设。本报记者 赵云峰

  记者手记

  朱鹮·绿色·和谐

  朱鹮不光是朱鹮,还是生态。

  1981年,几乎绝望的人类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后来人们发现,朱鹮喜居的生活环境,比其他鸟类更为苛刻。

  如今,朱鹮又来到了宁陕这个新的环境里安家,这是人类为它们精心挑选的乐园,也是人类为自己留下的一块绿地。因为朱鹮的存在,人类停止了对环境的破坏。但愿朱鹮的遭遇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愿越来越多的朱鹮能带给人类绿色与和谐。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张小刚 郝蕾 采写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贾治邦 | 袁纯清 | 王侠 | 赵学敏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