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中心里触目惊心的宣传版
东北网5月31日电 题:走近黑龙江省公安厅戒毒所戒毒人员:新型毒品害了我
记者 雷蕾
5月31日上午,28日刚戒毒完毕走出戒毒所的小蕊和妈妈再次来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强制戒毒所,给教导她、陪伴她度过4个月戒毒期的教导员们献上了一面鲜红的锦旗。恢复了从前的单纯、活泼、孝顺的小蕊笑着告诉记者:“我马上就要回学校上学了,等6月26日禁毒日的时候我还来,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远离毒品。”
小蕊(右一)和妈妈(右二)送来锦旗
18岁的小蕊是哈尔滨市某职业高中的学生。去年10月,她在网吧结交了几个男孩子并很快成为好朋友。有一次,大家都到小蕊家里玩,其中一个男孩突然拿出了一小袋冰毒让大家都来尝尝。好奇的小蕊也跟着吸了一点。就这样,小蕊跟着他们一起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用小蕊的话说,每次吸完,整个人都好像大病了一场,面色苍白,厌食失眠,人瘦了一圈,记忆力严重下降,人却觉得很亢奋。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很快变成了暴脾气,反应也越来越迟钝。妈妈察觉到小蕊的变化,关切地询问却换来小蕊冷冷的一句:“我没事,你少管我。”直到今年正月初十,小蕊和其他几个男孩被公安部门抓去强制戒毒,妈妈才知道真相。
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小雪就可以离开这里重返社会了
曾经是幼儿教师的小雪则是因为感情变故、交友不慎而接触到毒品的。刚到戒毒所时,被毒品麻痹、被幻觉支配的她情绪很抵触,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理由被抓进来,不服从管教,经常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经过管教老师的耐心辅导,小雪逐渐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真诚,重新树立起了做人的信心。
管教老师跟小雪谈心
据黑龙江省公安厅戒毒所工作人员介绍,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冰毒、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新型毒品的戒断症状和生理依赖性相对较弱,因而具有较强的迷惑性、欺骗性,导致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加之一些娱乐场所不法业主为追逐暴利,纵容或直接贩卖新型毒品,导致一些大中城市娱乐场所吸贩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新型毒品已经成为“黑色时尚”,侵蚀着人们健康的身心。黑龙江省新型毒品泛滥情况也十分严重,2006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的占80%以上。近三年来,省公安厅强制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员逐年增加:2004年收治249名,2005年收治529名,2006年收治736人,预计今年将超过800人。
五颜六色的各种摇头丸
据了解,省公安厅强制戒毒所现有116名戒毒人员。其中71名男戒毒人员多是经商者,年龄在25至35岁,而45名女戒毒人员则多是娱乐场所的陪侍人员,年龄在16至25岁。他们中有的认为吸毒可以治病,有的认为吸毒可以增强机体功能,有的认为吸毒可以提神、确保精神旺盛,有的认为吸毒可以减轻精神压力、排除烦恼,有的甚至认为吸毒无害,把它当成伟哥、减肥药来用,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因为缺乏对新型毒品危害性的正确认识而误入迷途的。
冰毒
在戒毒所,这些戒毒人员要进行为期3到6个月不等的脱毒治疗,治疗中以药物治疗模式为主,辅以心理疏导治疗。戒毒所一方面从引导戒毒人员学会整理内务卫生、生活自理入手,对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内务卫生、一日生活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规范言行,组织戒毒人员开展跑步、队列训练和广播体操等健身活动,不断增强戒毒人员身心健康,有效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戒毒人员的文化素质,适时开展背古文、古诗、散文欣赏、读书讲演、歌诵比赛、文艺表演等集体活动,增强戒毒人员的集体荣誉感、认知感,充分发挥戒毒人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戒毒康复效果。实行戒毒与劳动康复相结合,生理戒毒与心理矫治相结合,身体康复与知识技能学习相结合,重点解决吸毒人员强戒后回到社会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女监区内窗明几净,床铺整洁,女戒毒人员们用手语为我们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
记者离开戒毒所的时候,远远地看见阳光下,欣喜的小蕊搂着妈妈的胳膊快乐地走出戒毒所的大门……(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小蕊搂着妈妈的胳膊走出戒毒所的大门,奔向新生活 作者:雷蕾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