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华大学校长罗中先教授
本月22日下午,西华大学作为主办单位召开了“第32届A C M /I C 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选赛(成都赛区)”的新闻发布会。会后,西华大学校长罗中先教授就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A C M/IC P C 将给西华带来的影响等,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高校教育重视办学理念
“大学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环境。学生和老师应该经常思考我为什么在这儿、在这儿应该怎样?”罗中先认为,目前中国的高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办学理念。学生进入社会要立足创业,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养是后天养成,所以一所学校的氛围如何很重要,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处在转型期和全球化环境中的青年学子尤其如此。西华现在也在不断地探索。”
西华大学努力实践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入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西华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求是、明德、卓越’是西华校训,反映一种办学理念的认识。我们希望形成‘慎思、笃行、进取’的校风,培育学生‘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一种人生追求的精神。’”罗中先进一步解释说,校训中“求是”是“天道”;“明德”是“人道;“卓越”则是一种精神。
“创新学分”引导学生走向实践
作为第一个非教育部大学主办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选赛,罗中先认为这将对整个西华大学的校园氛围有扩散和辐射效应,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以及对未来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多选择的平台。“因为在当前教育生态环境中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应该关注的是开放办学促进发展。无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人才的培养既是本土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眼光的特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西华大学一直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给予高度重视,结合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华、培养创造性思维、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学生有序竞争、和谐发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有创新学分、每年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罗中先说,几年来,学校不断对学分制进行完善,“学分制应努力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多种选择。对此学校仍在不断探索,”罗中先强调说,创新学分所占比例尽管还不大,“但这是一种导向,是体现学校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拓宽视野的一种导向。”
“二课堂”是有益补充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西华大学一直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给予高度重视,校方每年都会拿出10万元的经费完全由学校团委掌握,用以实现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些设想和计划,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华、培养创造性思维、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现在的企业、单位最重视的学生素质中,‘团队精神’一般都排在前三位。”罗中先说,面对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和独生子女一些独特成长环境,大学教育应有一些对应措施。“我认为以自我为中心和个性张扬是不同的。学校的第二课堂,包括这次的ACM
竞赛,都要培养团队精神。一个学生某方面再优秀,也必须学会怎样与人相处。”
据罗中先介绍,西华大学的社团活动都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作好宏观指导和帮助。“一、二课堂间其实是互动的,相互渗透。”他说,学生可将在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二课堂中进行实践,同时,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又可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在一课堂中进行学习。“二课堂是对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记住比尔·盖茨对大学生的那句忠告是有益的:无论怎样,首先要完成学业。”记者曹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