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总设计师马佳 |
航天事业是一个值得付出,有巨大荣誉感的行业
主持人:可能第100次发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结点,这100次的成功发射对我们航天事业来讲是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李东:100次的发射我想从发射本身来讲可能和历次发射的性质都一样,只不过从次数来讲感觉到这么一个数字,但是这里边从数字背后也能够看出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翻阅世界航天发展历史,世界上各个主要国家它的商业运载火箭或者大的运载火箭,从第1次发射到第100次一般要经历10年以上的时间,对我们国家的数据,我们19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今年是2007年,就是说我们经过37年才走到100次,看起来数字好像我们发展比较慢,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客观的情况,国外的火箭是有很强的冷战背景的,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我们国家在刚开始发展航天的时候,国家整个综合国力、经济力量比较薄弱,那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开始航天事业的起步,才为今天奠定了基础。
李东:我们从第1次发射到第50次发射用了28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从第50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只用了9年的时间,可以看得出来虽然我们从第1次到第100次经历的时间可能比别的国家要长,但是我们这种加速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在我们后期的发展发展非常快,而且未来的发展势头会更好。
马佳:对第100次发射确实也很有感触,我在想我自己当了几年的技术责任人,确实越干越佩服我们当初的老一代的航天人,从钱学森、任新民,到后面的这一批老专家,现在又传到我们手上,我想当初他们一代一代的专家,当时在美国敌视、苏联封锁的外部环境,极少的资料,又是非常薄弱的工业基础上面从无到有开创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走到今天,我感觉确实这个事业是不断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马佳:100次的发射,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将近57次的连续成功发射,也说明了老一代的航天优良传统在新一代航天人身上得到了比较扎实的延续和继承,也说明了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整个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管理水平在世界上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样一个高的成功率我们应该讲是能够比较自豪的,能和世界的一流国家来看齐的。
李斌:刚才李总和马总讲的我觉得都是很对的,但是我想作为第100次发射举办这么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庆祝,应该是一个总结,特别是我们要思考一下今后重点做哪些工作。应该说现在航天发射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到现在为止也一直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保证了我们国家的航天大国的地位,我们今后航天还是要发展,并且面临着更加严酷的竞争,包括现在的印度、巴西、乌克兰、日本、欧洲,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在100次发射成功的基础上应该总结一下今后应该怎么做,应该反思一下,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总结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年轻一代也更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主要感想。
主持人:我手里有一个表,这个表格上是世界各国百次发射成功率的机率表,这上面我国的成功率是93%,另外比我们高的还有97%和95%、94%,现在我们国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国际上的排名能排到多少位?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几个?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李东:我先说一下发射成功率,从专业角度来讲发射成功率的概念还不能说我们进行了10次发射有9次成功,成功率就是90%,但是这个没有关系,我想从概率角度来讲有一个质量的问题,但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普通的网友可以理解成若干次发射成功多少次这就是成功率,长征火箭93%的成功率,我们100次发射就是93次是成功的,这个处于什么位置呢?我想跟国际上主流的火箭前一百次的成功率是相当的,有比我们高的,有比我们低的,这个成功率距离航天人追求的百分之百的成功是有差别的。
李东:运载火箭作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构成这么复杂的高科技产品,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在研制的初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就是说前100次的发射成功率相比来说各个国家都不太高,但是在100次发射之后,当然不是说以这个点为标志了,就是说越往后发射,随着发射次数的累积,不断的问题暴露、技术的改进,成功率越来越高的,我们93%的成功率,但是我们最近的成功率是越来越高的,发射失败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也是11年前了,我相信中国的长征火箭也会像其他火箭一样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表现的可靠性和成功率会越来越高的。
主持人:三位总师都是很小的时候就热爱航天事业,要献身于这个事业吗?
马佳:是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去年在珠海航展的时候我们开过一个论坛,在会上我们的几个航天专家就说,现在我们的航天事业是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的,但是似乎现在很多青少年兴趣不大,所以他们觉得现在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提高青少年在这方面的兴趣参与到航天事业当中,我们现在来看青少年可能面前的诱惑特别多、选择也比较多,像你们做一个火箭一做至少就是七八年,但是你们当时可以做到从小树立这个意志投身于这个行业,现在面对我们的青少年你们觉得应该给他们提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李东:确实像你说的,我跟马总一样很小的时候就立志搞航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时候,当时轰动了全国,夜晚的时候露天可以看到卫星轨迹划过太空的轨迹,那时候朦胧就有这个意愿要从事航天事业。到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人才,也有很多的热血青年投身到航天事业里面去,但是现在客观形势是这样的,社会上的机会是越来越多,各种机会越来越繁杂,很多年轻人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是不是选择了航天,但是我相信中国的年轻人绝大部分人他们还会以国家和民族的这种至高的荣誉为基础,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都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李东:航天本身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专业的人才,同时航天的型号研制起来工程量巨大,时间非常地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付出的代价也都比较大,所以这个行业又是需要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搞技术搞研究的行业,同时这个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不管是专业知识也好,还是协调、组织能力也好,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支持,更离不开未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来确保我们这个事业稳定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全国的网友,特别是青年网友说一句,航天事业是一个值得付出,有巨大的荣誉感,是和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行业,能够从事航天事业我想对大家来说个人价值的实现,包括报效祖国的愿望,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主持人:你们觉得你们的工作枯燥吗?
马佳:我觉得一点都不枯燥,虽然研制的周期比较长,但是这个过程里面“事非经过不知难”,这里面每天、每个月、每年都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从这种艰难困苦中间获取的成就感和愉悦是不断的,会在点火成功的时候得到一次特别大的回报。所以实际上现在各个名牌高校的学生都在涌现航天这个行业,因为国际上有一个共识,21世纪是太空的世纪,很难想像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在空间领域上会落在世界一流国家的后面,所以我们是一个航天的大国,正在阔步的走向航天强国。一百次发射其实象征着、标志着航天新的发展高潮的到来。
李斌:实际上航天一直是人类的一种梦想,中国人的航天梦,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做这个梦想,各种抽象的小说里就开始描述航天。俄罗斯的乔尔克夫斯基就说地球是一个摇篮,太空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为了这样一个梦想是不会枯燥的。
李斌:另外,实际上马总也说了我们研制过程中不停的经历各种试验,各种的成功和失败,这样的过程也不枯燥。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是专一、专心的,深入做并不枯燥,我想如果各位网友有兴趣从事这项工作,特别是年轻人从事这项工作,我想带来的不是枯燥,而是激动和快乐。
主持人:蓝天梦可能是很多少年时候的梦想,但是能不能把这个梦想伴随一生还得要看意志。长征火箭家族有两种火箭更受关注,一个是刚刚发射成功的长征三号甲,将在秋天送绕月卫星上天;另外还有长征二号F,可能要在未来发射神舟7号飞船,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火箭吗?
李东: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征系列火箭里面不同类型的用途是不一样的,大的方面可以理解为以长征二号丙和丁为代表的,也包括长征二号F火箭和长征二号E火箭,他们的火箭特点都是两级火箭,主要运用于地球低轨的,就是距离地面100公里到200公里范围内的轨道卫星的发射。还有一类火箭我们专业上叫做地球高轨道的火箭,网友在家里看电视好多都是这个卫视,那个卫视都是通过卫星转发的信号,用于电视信号转发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轨道距地面非常高,这样高度的轨道需要的火箭至少是三级,而且三级要能够二次启动。
李东:还有一种轨道就是太阳同步转移轨道,我们马总就是太阳同步转移轨道的总设计师了,它的特点就是轨道面基本上垂直于赤道,就是说向东发射要借地球的力量,垂直轨道是借助不上的,这样的轨道发射,再加上轨道高度比较高,所以一般需要三级。从大的角度来讲,长征二号的两级火箭和三级火箭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进行载人航天发射需要什么呢,因为相对运行轨道比较低,距离地面200公里左右或者300公里的范围,但是进行探月这种发射轨道一定要具备高水平的发射能力。从长征火箭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类卫星我们都具备能力进行发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