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耐心传教,琴童心不在焉。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有调查显示,中国正在学琴的琴童有3000多万,这个数字很骇人。现实是在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天才的号召下、艺术大师的感召下,学琴的孩子还在趋之若鹜。
实际上,如此庞大的琴童群已经催生出一个产业链。音乐书籍、乐器、音乐学校、音乐会、音乐考级……在这样一个关系紧密的生产链条上,忙碌着许多人。如此声势浩大的学琴队伍中,学琴的孩子们都有希望成为郎朗吗?这是几乎所有父母的想法。
孩子去学琴,学会弹几首曲子,考级过了几级……“这些跟学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以这样的出发点去学琴,是对音乐的践踏!”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说:“我见过很多这种情况,孩子被逼无奈,结局是非常快地放弃。”
“学琴的热潮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热了有二十年了,但是‘奥运冠军’毕竟是少数人。”幼教音乐专家、南京佳音提琴学校校长黄佳音说。
暂将明星梦放一边,琴童们应该从哪里出发?黄佳音的孩子不到3岁已经会拉7首曲子,“尽管没法成为郎朗,但所有人去学小提琴,都可以达到初级、中级水平。我认为越是不懂音乐的人,才更要学。学音乐可以开发智力,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有家长把孩子带到我的音乐学校来,说,‘不管出多少钱都行,但是我不懂音乐,我也不管。’这样是不可能产生郎朗和李云迪的。孩子需要喜欢音乐的氛围,而不是满是浮躁。”孔祥东从事音乐普及教育已经有十年历程,“去学琴,是真正走进音乐的过程,首先要热爱音乐,要搞清楚音乐是什么。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就是人云亦云,出发点是学习技巧,其实对音乐本身并不理解。家长花了很多代价,还不得要领,如果是这样,大可学点别的东西。”
郎朗等“天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们生产音乐人才的机制如何呢?这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孔祥东表示,还是“郎朗们”的运气比较好,不可否定学琴能够培育出优秀的音乐人才,但这几个钢琴人才涌现出来,并不能代表中国钢琴教育的实力,教育空间还有很大。
来源:扬子晚报
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