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毒娃娃方唱罢,《死亡笔记》又登场,诅咒游戏再次引起家长和社会的谴责,只是这次有关方面更强调的是,这本被认定为恐怖类的非法出版物,对青少年身心带来恶劣影响,“六一”前后,各地迅速开展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查缴。
作为一部日本漫画加上随后推出的真人版电影,《死亡笔记》在青少年中影响甚大,精明的商家借机推出了模仿漫画中《死亡笔记》的笔记本,宣称“只要在笔记本上写上你憎恨的人的名字,他就会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死去”。
“六一”儿童节前,有关部门拿这本书开刀,要求全国上下掀起一场为期一周的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希望以此堵上该书在青少年中带来的恶劣影响。不过,需要保留意见的是,在网络资源和搜索途径如此丰富多元的今天,想要通过一次专项行动在市场上完全查缴它,以至遏制和消除其影响,这个难度可以想见。
今天动漫商家推出的死亡笔记本,受到了学生族的热捧,与笔记本“异曲同工”的倒是此前流行的巫毒娃娃———“在这个小人身上写上你恨的人的名字,每天用针扎他,你恨的人就会遭厄运。”这与报复、仇恨相连的“复古”小玩艺儿则在青年白领、上班族中更为流行。如果说孩子们玩死亡笔记本是心理压力无处宣泄、心智不成熟的表现,那么此类商品之于成年人的“魅力”何在?笔者看来,承受了巨大压力而无所适从、无处宣泄的现代人,虽然不敢说“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死亡笔记”,但似乎借助这些实体物品,一些虚拟的报复、诅咒就找到了极佳的落点。
不得不说的是,不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无论借助于“复古”的、还是新兴的创意玩艺儿,这种恶意虚拟的报复情绪都很容易内化成心理惯性。没有分辨力的孩子在死亡笔记本上写下的,可能是闹了别扭的同学小朋友、批评了自己的老师,而成年人拿来宣泄的,可能就不仅仅限于对领导、同事的虚拟形式了。通过一场专项行动,一定程度上将遏制书和笔记本在孩子中间的传播;不过,对于人性心理中阴暗面的讨伐,就不是一场专项行动就能撼动得了的。笔者以为,不仅是应该对孩子们加强引导、转移他们的压力,转型期如何有效开启社会的减压阀、疏导现代人心中的死亡笔记都是题中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