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器官移植研究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医用小型猪5月24日在位于本市宝坻区的天津宝迪祖代种猪场出生,其中两头欧洲哥廷根小型猪健康存活。
一窝产下6头仔猪
5月24日,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医用小型猪在天津宝迪祖代种猪场降生。此次试验是用同一头母猪作为移植受体,一窝生出六头克隆猪,其中两头雄性欧洲哥廷根小型猪健康存活,另一头转基因克隆猪出生存活12小时后死亡,还有一头哥廷根小型猪和两头转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克隆长白猪死亡。
该研究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同一个移植受体内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克隆胚胎混合移植。
两头健康存活的克隆小型猪出生重量分别为0.55公斤和0.6公斤。三头出生后死亡的克隆猪经科研人员解剖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能是由于没有及时采取剖腹产,导致这些克隆仔猪窒息而死。目前,存活的两头小猪经过近一周的严密观测检查,身体发育正常,体况良好。
此次体细胞克隆医用小型猪培育试验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农科院合作完成。参与该项目研究的天津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出生的三只转基因克隆猪虽未成活,但技术体系已经成熟。按计划到今年7月之前,天津宝迪祖代种猪场将有一批转功能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猪降生。
为异种器官移植奠定基础
科研人员介绍,欧洲哥廷根小型猪为国际公认的最佳医用模式动物之一,目前作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帕金森病等重大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新药筛选模型,已经得到全世界医药管理机构认可;同时因其器官大小、结构和生理特点等与人体器官极为相似,已经成为国际上最理想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材料。
目前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国际承认和安全可靠的医用小型猪品种,欧美的医用小型猪又严禁出口。我国利用医用小型猪进行异种器官移植和新药筛选模型建立等研究长期受制于人,相关研究也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打破欧美封锁,科研人员通过合作从国外取回医用小型猪体细胞进行克隆,这两头克隆医用小型猪的顺利诞生和健康存活,为我国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建立新药筛选模型及参与相关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器官移植难题有望突破
“利用动物器官进行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免疫排斥,即当未经过人源化的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并产生一些排斥反应使移植物坏死,最终导致器官移植失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转基因方法将猪体内‘排斥基因’敲除,培育基因敲除的克隆猪,使猪器官表面不产生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的抗原,这样当异种器官移植到人体内时,人体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这种通过转基因克隆方法生产的克隆猪,为未来我国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提供了可行载体。”天津的科研人员说。
安排住“单间” “特护”全天候
两只哥廷根小型猪都是公猪,生下来就能跑,毛色油光发亮,十分可爱。工作人员说,普通的猪仔一般出生150天后,体重基本能达到100公斤左右。但这种哥廷根小型猪基本不会长得太大,长得最大时体重也超不过70公斤。
目前,两只小猪仔被安排住在一个“单间”,大约有1平方米,“地毯”是一条麻袋,里面安放了一个红外线灯泡,主要是给小猪仔供暖。有三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对“高科技猪仔”进行24小时看管监护。
昨天,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新报记者获准探访“高科技仔猪”。目前,宝迪祖代种猪场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这里对疫病的预防措施非常严格,进入种猪场之前,首先要在门口更衣、洗手消毒,所有带进场区的物品都要在紫外线下照射15分钟。进入场区之后,要更换一次性全封闭隔离服,才能走进养殖区。进入养殖房后,凡要进入体细胞克隆医用小型猪房舍的人员都要再次消毒,方能接近“高科技猪仔”。
现在工作人员都把克隆小猪当成宝贝进行特殊照顾,饲养员换班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次淋浴、三次消毒、三次更衣才能进入克隆猪房舍,对疫病的预防基本按防SARS标准来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