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作人员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捞蓝藻。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太湖蓝藻暴发造成的无锡市供水危机,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大了引江济太的流量,稳定补给太湖水量,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通过加大活性炭和高锰酸钾的投放等方式来净化水质。新华社记者韩瑜庆 摄
新华网南京6月3日电(记者郭奔胜)小小蓝藻搅得无锡市近200万人口生活不得安宁。
这样的生态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无锡太湖流域暴发蓝藻尽管有天气、位置、水位等客观原因,但这其中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太湖治污绝非一城、一地所能及,流域协作治污刻不容缓。一城之伤当属流域之痛。
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表明,粗暴地利用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无锡这场水危机,表象是蓝藻污染,根子却在变质的太湖水体。不可否认,国家及太湖周边省市近10年来花了很大力气治理太湖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太湖水质总体稳定在四类水的标准,一些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甚至达到了二类或三类。但太湖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现有的努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让太湖水变清。事实上,太湖还在面临新的污染威胁。就在无锡市几百万人口备受缺水煎熬之时,周边一些河流的污染水照样源源不断地流向太湖。统计显示,太湖流域共有172条河流,虽然这些河流的水质受到了定期监测,但大多数河流水质都呈恶化趋势,而这些不合格的水最终都进入了太湖。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严峻的现实表明,太湖治理必须走出“高速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旧思路,形成流域一盘棋的治污格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突出表现为流域特征,涉及到水利、环保、建设、农业、渔业、交通等多个部门,必须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另外,太湖涉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多个行政主体,当务之急是要形成反应灵敏、高效科学的联动机制,政府、企业、行业等要超越各自的局部利益,把太湖治理当作区域内头等大事来抓。还有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在全流域形成禁止乱排、偷排、多排等的监督机制,给太湖污染治理以坚强的法律支撑,让真心实意治污者受大益,让千方百计偷排者吃大亏。
我国不少大江大湖正处在治理污染的关键时期,无锡水危机提供了一面镜子,今天的污染加害者明天就可能是受害者。齐心协力地敬畏自然,就是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
·
·
·
·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