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作人员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捞蓝藻。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
资料图:受蓝藻污染的太湖水 |
6月2日下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报告:6月2日上午8时至10时,对无锡市中桥、贡湖、充山、锡东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进行取样检测显示,达到饮用水标准。
通过采取引江济太、人工增雨、对自来水强化处理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加上连续降雨,无锡市水危机得到初步缓解。不过,专家警告,目前的成果只是暂时的,如未来温度回升且降水不足,“臭水”可能会卷土重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之前发生的这次无锡水危机,再次敲响太湖生态警钟。
| |
一 问
蓝藻水“只臭不毒”?
需密切监视水质变化
臭水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市民依然十分疑惑。尽管目前有关部门的报告说自来水基本能用了,但很多人还是不敢喝。
有微生物研究专家认为,太湖水发臭“是由弱酸引起的”。5月24日苏南地区降了一场PH值为5.7的酸雨,“检测发现湖水的PH值在6.3—6.8之间,这正好符合蓝藻的生长环境。”据分析,大量死亡的蓝藻聚集之后,经过酸性水体氧化,就产生了酸解酶,再经过发酵就产生臭味,“检测发现目前带有臭味的自来水PH值在6.6—6.7左右,这对人体不会有影响”。
“这样的分析也有道理,但这可能不是主要的臭源。”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陆健健认为。他说,水体发臭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蓝藻暴发,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很多水中的生物无法生长,尤其是一些分解者大量死亡。这样,很多生物就无法被分解,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比如腐殖质,它会破坏生物(包括人)的正常细胞,甚至会诱发癌细胞。
另一方面,蓝藻本身也会变形,基因突变成为有毒的藻类,分泌出有毒物质,就像赤潮一样。这样,问题就严重了,“污水变成了毒水。”
专家指出,对于蓝藻暴发后的水体,没有必要危言耸听,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要密切监视水质变化。
二 问
会波及更多城市?
科学论证去异味措施
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上海及苏锡常、杭嘉湖的“母亲湖”,以3.6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默默滋养着长三角的富庶土地。眼下,气温渐渐走高,而蓝藻依然肆虐,臭水是否会卷土重来,扩大到更大范围?
“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胡维平说。
胡维平介绍,目前藻类已呈全湖性分布,且未来几个月太湖水温随气温升高还将持续上升,水位如维持目前现状,太湖藻类水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能持续4—5个月。当然,如果降水较多,情况会有所缓解。目前,无锡市也在积极研究对策,尽最大可能避免危害的发生。但能取得何种成效,谁也无法预料,毕竟,太湖现在已“病”得不轻!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二类、三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局部地方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四类水体。
此次太湖蓝藻暴发,尚未对沿湖其他城市造成影响,尤其是没有危及从太湖取水的上海。不过,在陆健健看来,目前还不能高枕无忧。他分析,随着引江济太工程的进行,太湖水位逐步抬高,水就会往地势较高的苏州以及东太湖跑。而东太湖与上海之间通过太浦河相连,上海的取水口在太浦河近黄浦江的地方,该市70%的水是从太浦河过来的。
因此,陆健健认为,从长江调水是临时措施,不应成为治本之策。他特别强调,目前采取的去除水体异味的措施也应科学论证,假如是添加化学物质的方法消除异味,尤其要注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三 问
太湖病根在何处?
主因是人祸,治本在控污
“有人问,这次蓝藻暴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认为主要是后者。没有人类的污染,水中也就没有那么多氮、磷,也就不会产生富营养化的问题,蓝藻也就疯长不起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左玉辉说。
什么是治本之策?各方结论是一致的:控制污染源,让太湖休养生息。
6月1日和2日,江苏省在无锡连续召开两次专项会议。省有关领导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及蓝藻应急治理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对向太湖排放氮、氨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不过,这张“药方”并不是今天才开出的,落实情况如何,更值得反思。
“太湖问题是我一辈子研究的几个大的问题之一。”左玉辉说。10年来,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中盘旋: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调离这个区域,跨过长江,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的海涂上,通过芦苇净化后排入大海。“这是一个治本的办法。”
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治理污染的思路是“两极控制,就地分散,达标排放”,两极控制,一极是源头控制,另一极是污染集中控制。左玉辉把自己的上述设想称为“三极控制,尾水归漕”。“尾水”就是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三极控制,就是在两极的基础上再增加尾水控制这一极。“尾水归漕,如同强盗归牢。尾水不归漕,水源难以洁净。”他说。
四 问
污染该向谁问责?
治污单靠无锡远不够
然而,不把污水直接排入太湖能成为环湖地区的统一行动吗?江苏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指出,苏锡常都处在环太湖,要树立三市一体,“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意识,合力治污。
“不能总要等到发生危机之后才想到共同治污,这样往往会很被动,经济损失不说,还会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指出,“保护太湖,应该成为环湖地区所有城市的共同责任!”
“太湖污染,必须向官员问责!”有人尖锐地指出。
“不能因为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在无锡,就追究无锡一个地方的责任。”胡维平认为,太湖是个流域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太湖的治污,光靠无锡是远远不够的。
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90年代外资的大举进入,这些年来,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在太湖沿岸聚集。尽管太湖治理一直没有停歇,但治理的速度终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这次无锡水危机,正是长期污染后太湖的一次报复。
专家指出,太湖污染,固然要严惩那些非法向太湖排污的企业,但同时,也要问责那些偏袒、纵容恶意排污行为的官员,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地方的领导痛下决心,铁腕治污。(记者 汪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