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摄 |
手举塑封粉红色征婚简介 怀揣子女获奖证书、学位证明等复印件
1500多位父母周末替儿女“相亲”
本报讯 (记者袁京)大龄未婚青年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本周末,由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的“和谐家庭从爱开始”系列公益活动在北海公园启动。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家长相亲会”,两天时间引来1500多位父母,为万余名适龄男女登记了相关信息,场面不亚于任何一场大型招聘会。
■举着征婚简介赚“眼球”
有的举着塑封的粉红色征婚简介,有的拿着孩子的照片,还有的把子女的获奖证书、学位证明等复印件一并拿来作参考。为了替子女吸引更多的“眼球”,不少父母都是有备而来。
一位举着一张简易的征婚纸片的阿姨显然对自己的“行头”不太满意。她告诉记者,本来是来晨练的,偶然看到有这样的活动。在那里来回溜达了好多圈,也不知道该跟别人怎么开口。“可一想到我那个已经31岁仍然未婚的女儿,怎么也不能打退堂鼓啊。”于是,就向别人借了张纸临时写的,就等着有合适的家长来聊聊。“下次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做个特漂亮的征婚简介,可以给女儿创造更多机会了。”
■见面先问“你家是男还是女”“你家是男孩还是女孩呀?”这句话成了互不相识的家长间最频繁使用的一句“问候语”。
自称已经有过三次替子相亲经历的刘阿姨表示,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时觉得很尴尬,现在去的次数多了,也知道该怎么参与了。只要看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都先礼貌地打声招呼,然后就进入“程序”:“你家孩子是男还是女呀?”如果是同性就算了,否则就紧接着问“孩子多大?”如果年龄又合适,双方便开始自我介绍,诸如身高、学历、工作以及家庭等简单情况。如果家长们都认为比较满意的话,双方还会相互留下电话,以便日后联系。
“通常,如果父母看着合适,跟孩子说时都说‘同事介绍的’、‘某某亲戚介绍的’让他去见见,而不说在公园认识的,”刘阿姨说,家长参加这些活动都是背着孩子们偷偷去的,要不孩子面子上挂不住。“反应特强烈,坚决表示不见。”
■相亲男女被层层“包围”
记者注意到,活动除了有大量家长参加,也有不少与父母一同前来的或者是三五结伴而来的青年人。年轻的面孔一出现,立刻就引来众多家长的“包围”。“这小伙子看着就老实,我挺喜欢的,不知道我女儿怎样,你给我留个电话吧。”“我儿子比你大7岁,你看行吗?他长得不错,以前还练过排球。”“你们见个面看看,成不成的也没事。”
两天里,逾千名亲自到场的单身男女踊跃参加了“八分钟交友”游戏。然而,在众多家长及围了好几层的游客好奇的目光下,一些“爱面子”的相亲女士,“不好意思”地退场了,男士们倒都挺大方的。据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已有数对男女开始了友谊之旅。
■未婚者多为高学历
据主办方介绍,通过对这两天登记的万余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未婚者年龄集中在26岁到40岁之间,女性比男性稍多,约占60%左右。学历大多是大专以上,还有不少是硕士和留学归国人员。所在单位多为外企、IT行业等。
被父母在相亲会上推荐的未婚者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大龄男女,年过三十,条件都很优秀,但因为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加上对感情很挑剔,一直单身;另一类则是适龄男女,二十五六岁年龄虽不大,可父母们担心错过机会,先来摸摸情况。
记者注意到,很多家长携带的记事本上,记满了联系方式、各种情况等。一位家长坦言,孩子的工作忙、要求高、生活圈子小,年龄却一天一天变大。作为父母真是替他们着急,来参加这样活动就是想帮终日忙碌的孩子拓宽一下“解决个人问题”的道路。“所以只能不断‘撒网’,给他们搭个桥,没准能找到有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