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房山段PCCP管道工地,到处都是长5米、直径4米、重达70吨至90吨超大口径的PCCP管道,这种在国内首次采用的PCCP管道安装工程堪称全线的“咽喉”。负责组织实施这一“咽喉”对接工程的是一位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六局集团南水北调北京段项目经理——共产党员杨哲峰。
个头不高,一身学生气,却转战东北大连、北京地铁等战场,先后担任引碧入连邱店隧洞工程项目、北京人防工程和北京地铁五号线10标总工程师,完成了诸如定向爆破等多项科技攻关项目。
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8700万元的西四环暗涵工程长1250米,位于北京交通主干道西四环路的定慧寺桥下,施工场地狭窄,地下水丰富,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是总干渠末端控制工程,尤其是该项目对混凝土含碱量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他和项目部的全体成员经过反复探索,取得的配合比成果数据被业主在全线推广使用。在竖井施工时,正值雨季,开挖到地下8米深时,竖井涌水量高达每天80立方米,危急施工安全,杨哲峰和技术攻关组成员沉着应对,及时采用疏、堵、排三结合的科学施工方法,阻止了地面沉降,不仅没有耽误工程进度,而且质量一次成优。
杨哲峰认为,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一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南水北调北京段PCCP管道工程第四标段4米管径的PCCP管道重达70—90吨,国内是首次施工,其难度不言而喻。
在铺设PCCP管道之前,杨哲峰和同事们很是动了一番脑子。现场周围位于高压塔、高压线的集中区,而且,施工现场土质疏松的河床,管道的重量近百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重达近百吨的PCCP管道顺利铺设到沟槽里面去呢?杨哲峰依据现有科学技术,大胆创新了:运输管道的车辆直接开到槽底;用龙门吊吊装管道的安装方法。
整个工程下来,杨哲峰带领他的攻关小组在6家中标单位中创造了若干项第一:全线第一个开工;第一个遇到技术难题,第一个攻克技术难关;第一个开挖成槽,第一家设备率先到位,第一家满足安装条件,从而把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在别的标段进行的试验段抢到他们手中,并一举安装成功。五一以来,杨哲峰他们每天以150米的速度在快速推进PCCP管道,放眼望去,两条国内首屈一指的巨大管道犹如两条无边的卧龙,由近及远逶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