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为林农热情服务。
蔡 杰摄
罗坪镇长水村村民卢咸成拿到林权证后,写下“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的标语,表达喜悦之情。
蔡 杰摄
背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武宁县,2004年9月作为全省7个试点县之一启动林改时,许多干部担心:武宁县林地权属情况复杂,库区移民多且多次搬迁,产生大量插花山;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时,林权证颁发不规范、工作不彻底,重登、漏登的现象较为严重,纠纷繁多;由于内部体制没有理顺、包袱重,林业部门早就负荷前行,几乎难以为继……林改会不会成为“潘多拉盒子”,使这么多年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一下子爆发,影响社会稳定?
两年多过去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4月在考察武宁林改时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土地家庭承包改革一样,在山区林区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记者近日到武宁县采访,谈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变化,武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健用4个字概括:“山青民富。”他说,林改后,林农把“山当田耕、林当菜种”,精心呵护,大胆投入,造林面积持续增长。近3年,全县民间造林面积达15万亩。全县林农增收3603万元。新宁镇石坪村有13户林农林改后每户年收入都达5万元,家家户户在县城买了新房。
杨健认为,武宁县林改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三级书记抓林改”。
① 政策让林农读到,前景让林农看到
“宁可政府困难一时,绝不能让林农贫穷一世。”面对种种顾虑与担心,武宁县委、县政府没有回避退缩,而是积极面对,武宁县林改领导小组组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掷地有声。
2004年9月20日,武宁在全省7个试点县中率先召开林改动员大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各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各部门、县直及条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驻乡镇林改指导组长和成员参加会议,挂点(蹲点)该县的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正生在会上讲话。
县委对工作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周密制定各地的林改方案,要求各乡镇林改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协助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听取村民对林改的看法和建议,全面掌握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广泛收集群众对林改的意见要求和选择林改的方式。
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在武宁拉开帷幕!
同日,县委、县政府发布公开信,将省里《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中关于“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政策精神,原封不动地交给全县林农。
“林改的要求让林农听到;林改的政策让林农读到;林改的力度让林农感到;林改的前景让林农看到。”县委书记董金寿说。
武宁县出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决定将林改作为全县的“书记工程”,实行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林改,即县、乡镇、村分别成立由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任组长的各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县委将林改工作与政府绩效管理、干部任用考核、部门形象测评等挂钩,为推行林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有了周密的方案与措施,更需要心细如绘画的操作,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可接受程度。
在林改攻坚阶段,各级党政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做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 带着诚意和感情征求群众意见
刚听到县里传达林改政策与精神时,许多乡镇干部顾虑重重。罗坪镇党委书记卢贻梁没有掩饰当初的担忧:按照“减轻税费”的政策,镇里每年要少收特产税和各种规费达50万—60万。没有这笔费用,基层政权如何正常运行?
“上有省县要求,下有群众呼声。长痛不如短痛!”卢贻梁说。
思想想通,自觉行动。罗坪镇党委一班人广泛深入村、组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图。他们特别为每个村选好林改指导小组成员,其中既有清楚政策、明白底数的老同志,也有有威望的干部,头脑灵活的年轻同志,为林改中的勘界和调处纠纷打好基础。
“不是用硬话和行政手段压下去的,而是带着诚意和感情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求得问题的根本解决。”卢贻梁说。
“把政策交给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与首创精神。”该镇长水村村支书余锦冰说。
对林权现状、踏界勾图等重要环节与步骤,票决结果实行公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林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林改后税费减免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调处山林纠纷是林改工作的关键一环,不仅政策性强,而且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与满意度。否则,无法推进林改工作。该村3组涉及纠纷的插花山有11宗,面积达1.2万亩,其中与外乡的有5宗,与外村的有3宗,与外组的有3宗,都权属不清,边界不明。
怎么办?通过法院打官司?可能久而未决,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等到法院判决下来,乡里乡亲已撕破脸皮。“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还怎么和睦相处?
老支书卢世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纠纷的办法,“重证据,摆事实,互调换,重感情。”一桩桩纷繁复杂的山林纠纷居然神奇地迎刃而解。
林改过程中,武宁县还总结出“村民小组内部的纠纷村民小组自行解决,村民小组之间的纠纷村协调解决,村与村之间的纠纷乡镇协调解决,乡镇与乡镇的纠纷县里协调解决”的纠纷协调解决经验,共调处各类山林纠纷1785起,面积12万亩,满意率100%。
历时7个月,武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目前,发放林权证5.9万本,发证面积372.1万亩;分山到户率95%,分户登记率90%。
③ 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林改使全县党员干部普遍受到群众观点的教育,也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与操作力,使他们大大加深了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紧迫感。
全县抽调近200名干部,向乡镇派驻21个林改工作督导组;罗坪镇从全镇、村、组抽调240余人组成林改工作队伍,其中近170名党员,深入到全镇的村组和25.67万亩山林。全县参与林改的干部,吃住在村组,白天自带干粮和白开水上山勘界,晚上挑灯在老百姓家借宿勾图。
罗坪镇党委干部王家财在山上实地勘界时摔伤了膝盖,他到医院缝了两针进行包扎后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继续勘界,群众感动地说,“‘自带干粮去办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宋溪镇林业工作站干部方诗银更是感同身受。林改前,林业工作站被群众称为“收费站”,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在这里工作经常受气,即使有为老百姓服务的心愿,却缺乏应有平台,只好在这里蹉跎岁月。林改为方诗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每天与林农同吃同住,勘界、勾图达30多万亩,受到广大林农的一致赞扬。现在,群众高兴地说,“林改使‘收费站’变成了真正的‘服务站’。”
林改也是考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好时机,自2004年林改以来,仅罗坪镇长水村就发展党员8名,该镇共发展党员80余名,全县有11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火热的林改一线加入党组织。长水村的徐立龙去年正式加入党组织,他激动地说,“林改锻炼了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我将以加入党组织为契机,继续做好林改工作,带领乡亲们将分到手的山林变成致富奔小康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