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张家口电(记者李彦宏)6月2日,本报报道了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医院)儿科多名幼儿输液后出现异常反应。6月4日,该医院向当地药监部门汇报了此情况,称此异常反应为输液反应,但记者发现,其所汇报的内容与许多患儿家长反应的情况有出入。
| |
5月30日和31日,在张家口一附医院住院处儿科住院的多名幼儿输液后相继出现了异常反应,症状主要为抽搐、呼吸困难、全身发紫、高烧。6月1日,记者在该医院儿科先后走访了5位出现类似症状的幼儿,据悉,当时,还有一名幼儿出现相同症状由于暂时找不到家长,知情家长无法带记者去看。
6月4日,记者致电一附医院的有关人员,得到的答复为,具体的原因还在调查当中。
当天,当记者在张家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此事进行采访时,一附医院有关人员将此事的汇报情况送至该局。记者在这份汇报中看到,医院对此事的定性为输液反应,但是对于具体情况的描述却与患儿家长反映的情况多有出入。
对于此事件发生的时间,医院在汇报材料中简称为“近日”,出现异常反应的幼儿的人数为“极个别”,症状为“寒战、发热等症状”。而关于出现异常反应幼儿的详细资料均未上报该部门。
针对记者对汇报材料中提出的几点质疑,张家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许海鹰表示,他们将会同卫生部门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的。
记者了解到,出现异常反应的大部分幼儿已经出院,记者联系到了部分家长,这些家长表示对于医院的答复他们并不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