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菊在村办公室打电话,为村民联系到广州的工作
一回家就忙着准备猪食
给鸡鸭喂食
故事导读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为让村民致富,20年来,她凭一己之力不断带人到沿海打工。其间,她曾被误当人贩子抓进派出所;也曾为帮民工讨薪,遭人白眼、谩骂,甚至武力威胁……截至目前,她已成功输送两万多农民工,其中不乏已成长为资产上百万,甚至千万元的大老板。
她就是被誉为“重庆民间劳务第一人”、有着“人贩子”绰号的合川区燕窝镇鞍山村党支部书记孙辉菊。5月28日,在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汪洋说:“展劳务经济,干部要走出去帮助民工打通门道;要向孙辉菊学习,敢于碰钉子。
”
忙碌生活
老板村民都找她
4日中午1时许,衣着朴实的孙辉菊刚一回家,原本安静的农家小院就沸腾了:院坝,一群鸡鸭扑腾着翅膀围在她身边,吵着要吃食;猪圈里,两头大肥猪将圈门拱得“啪啪”响,跃跃欲试想逃出来;兔栏里,几只大白兔呲牙咧嘴地在笼内乱窜……
“它们遭饿惨了,今天一点食都还没喂。”孙辉菊风一样冲进屋,将手提包随手一丢,抄起瓢,舀来谷子撒在地上,安抚鸡鸭;随后,她扯下几把预先备好的草,塞进兔笼;紧接着,她冲进厨房,满满一大锅猪食已冰冷,“这是我一早就煮好的,没来得及喂,现也顾不上它们的冷暖了。”她边说边舀了大半桶猪食,随之倒进猪槽……“这段时间我要忙疯了!”忙碌了半小时,好不容易安顿完毕家里的牲畜,还饿着肚子的孙辉菊便坐到了记者面前。
她苦笑着说,她一大早就起床,刚把猪食煮好,镇、村搞计生工作的人员就把她拉了出去,到村民家宣传计划生育工作。计生工作还没搞完,几位忙完春季农活的村民就找到她,请她帮忙联系到广州打工。她立即打电话到广州多个工厂接洽,好不容易为几位村民安排好合适工作,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一位外地老板通过镇政府找到了她。原来,这位老板通过网络得知孙辉菊为农民工找工作,并受到市委书记汪洋的表扬,他便亲自找上门,希望与孙辉菊合作,成立一个劳务输出公司,表示公司的资金、包装等均不需孙辉菊操心,孙辉菊只需出“重庆民间劳务第一人”的“招牌”即可。
“目前,我还没有答应那位老板的要求,因为我给农民工介绍工作全是免费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而劳务公司肯定要谋利。二者可能有矛盾。”孙辉菊说,汪书记对她的表扬,让她骄傲,但她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和责任。“千万不要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况且,她家的庄稼、牲畜以及村里的工作等一大摊子事,还等着她打理呢。
最初带人
像搞“地下工作”
“介绍村民外出打工,其实是一个偶然。”孙辉菊说,她娘家在璧山,高中毕业后,她在一建筑公司当会计,后与同样搞建筑的丈夫相恋,从而嫁到燕窝镇鞍山村。1987年,她担任了鞍山村妇女主任。一天,在成都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读大四的妹妹孙雪芹找到她,称一广东的外资公司到学校招生,选中了孙雪芹。因担心妹妹被骗,孙辉菊便专程护送妹妹南下广东。
在该公司为妹妹举行的接风宴上,公司一刘姓老板透露,公司很差普通工人,希望孙辉菊帮忙带些人去,每月的工资在200元左右,并许诺她每招一人可得30元报酬。“这是一件好事啊!我们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且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元。要是能到这里打工,村民的收入肯定要翻几倍。”精明的孙辉菊意识到这是一个让村民致富的大好机会,但她随即犹豫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开放,干这行会被人视为是‘人贩子’。”孙辉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冒险一试。为进一步证实该公司不是“骗子公司”,她随之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随后回到鞍山村招人。刚开始,因担心被村民误会,她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在亲戚朋友中招人,很快就招了13人送去该公司。
不久,这13人找到“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小山村顿时像炸了锅,大量村民纷纷请她帮忙联系外出打工。孙辉菊便走上了“劳务经纪人”之路。
带人太多
误当人贩子被抓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悄然鼓了起来,孙辉菊对此更是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可接下来,一连串打击差点将她置于绝境。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孙辉菊的婆婆。老人认为,孙辉菊成天在外面跑,一旦遇到“条件好的”,孙辉菊就可能抛弃家庭,不再回来了。为此,老人经常阻挠孙辉菊带人走,婆媳矛盾随之升级。接着一个更大的打击,几乎让孙辉菊崩溃。1988初,孙辉菊带着150人浩浩荡荡赶到菜园坝火车站,准备踏上南下广州的列车。“因人多,十分显眼!”公安民警很快盯上她,并以“人贩子”的罪名,将她“请进”派出所。“我当时被吓懵了!”孙辉菊说,派出所处以她1万元罚款,并在招收这些农民工的广州的公司发来传真证实后,她才得以脱身。至此,她落得了一个“人贩子”的绰号。
然而,不幸仍未消停。一次,她介绍出去的农民工遇到一个“老赖”——拖欠民工工资。为此,她专程赶到广州,为民工讨薪。“那个老板赖皮得很!”孙辉菊忆及此事仍不停摇头——她与三位民工找到该老板,饿着肚子“围追堵截”了三天,才找到该老板。开始,对方对他们还只限于冷漠、谩骂;后来,甚至出动保安围攻他们。“我当时的战术是‘不怕死’和扭住不放!”孙辉菊说,她“扭”了该老板7天,对方实在没办法了,才发了拖欠的工资。
为此,她没少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流泪。
两万村民
不少已成大老板
“说实话,面对‘内忧外患’的重重打击,我几度想放弃!”孙辉菊说,每当她想放弃时,一想起村民眼巴巴地请求找工作的情形,以及部分外出打工致富的村民春节回家,提着大包小包到她家表示感谢时,她的心又为村民揪紧了起来。
随着人们思想进一步的开放,孙辉菊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凭着“朴实”和“诚信”,她的人脉资源越来越广,介绍的工种也越来越多——涵盖了电子、灯丝、制衣、皮鞋、家政等多个行业,部分厂家对她也越来越信任和“依赖”。她对农民工也不再是单纯的推销,而是学会了向用工单位谈“保险”、“福利”等条件。因此,她在招工单位和民工之间建起了一条互惠互利的纽带,找她招工以及请她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鞍山村绝大多数村民是她介绍出去的,甚至有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慕名而来。她推荐出去的工厂也由广州扩展到浙江、江苏、海南等地。为此,2003年,孙辉菊高票当选鞍山村党支部书记。
“孙辉菊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好人!”燕窝镇负责宣传的余崇白称,经有关方面统计,20年来,孙辉菊共输送了2万多人外出务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虽无法完全统计,通过她介绍出去并成长为资产上百万、千万的大老板究竟有多少,但在鞍山村,经她介绍并成长为千万富翁的就有一人,月薪逾5000元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有17人。同时,为给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鞍山村还建了一所可接纳小学生住读的学校。
“孙妈确实是一个好人!没有她,就没有我。”周红林,20岁,谈起孙辉菊就是一脸感激。她出生在鞍山村一个特困家庭,孙辉菊资助她读完技校,并介绍她到广州一家电子厂担任文员,现月收入超过2000元。
“有人见我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就劝我‘何苦哟’。还有我介绍出去后发了财的,以高薪请我给他打工……”孙辉菊并不认为自己有多高尚,只是觉得有些事,必须要有人做。何况,她已建起了一个较完善的用工需求网络。
本报记者 韩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