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户市民夜遭“毒气”袭击 厂家被停产
事件: 深夜突闻刺激气体
6月3日晚21时30分至22时左右,省城北二环金都华庭小区的几百住户突然闻到一股刺鼻异味,同时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反应,甚至有部分市民有呕吐感觉。
“味道太浓、太刺鼻,简直没办法呼吸,赶紧带孩子回家,把窗户都关起来,但屋里也还是有味道。”家住金都华庭小区25栋的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据该小区的保安介绍说,该小区是个新建小区,目前大约有200多户业主入住。
闻到异味的市民起初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气味,误认为是煤气泄漏,纷纷报警或拨打煤气抢修电话。闻讯后,煤气抢修人员赶来检查,发现泄漏气体不是煤气。
“味道这么难闻,简直没法呼吸,会不会有毒?”很多住户十分恐慌,110、119、120等应急部门赶到现场。随后,民警寻着味道找去,终于发现刺鼻异味来源于小区几百米之隔的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当晚22时30分许,记者也来到省化工研究院。在省化工研究院的一个三层楼高的生产车间旁边,由于是夜晚,只能依稀见到一个大箱子和几个桶。据介绍,刺鼻气体就源于其中的一个桶内,之前,还产生了很多白色泡沫,经过喷水等应急处理,泡沫消失、气味也大大减淡。省化工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箱子是个烘箱,是用来对一些化工原料进行高温加热的,昨天在操作中发生意外,烘热的原料溢出来了,造成了气体挥发。
应急:政府调度多部门联动
气体泄漏事件发生后,引起合肥市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据了解,当晚,合肥市政府秘书长谢刚还未下班,值班人员接到电话,了解到有市民反映有不明气体外溢、部分市民产生不适反应,立即向谢刚汇报。此时,合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已指派民警处警,随后副局长桑宝庆也赶到事发地点。事关群众安全,谢刚当即部署,指令该市环保、安监部门立即奔赴现场,如果发现有毒气体,必须立即对附近居民进行紧急疏散。
当环保监测部门到现场后,谢刚还要求值班人员与现场人员保持电话联系,一旦出现危害群众安全的状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幸好现场人员很快了解到散发气体的物质为农药乳化剂,不属于危险化学品,而且,现场人员很快采取措施,对挥发的乳化剂进行了固化。
释疑:异味气体对人体无影响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省化工研究院,采访了分管生产与经营的王飞副院长。据王副院长介绍,该院准备进行配制高氯水乳剂试验,需要对其中的一种原料BY—140农用乳化剂进行烘融处理,从6月3日下午15时30分许,工人开始操作,在烘融过程中,大约在当天21时后,由于温度过高,造成该乳化剂部分外溢,气体挥发。
王飞副院长还说,当时,烘箱旁边放有2桶“毒死蜱”,先期到达现场的总工误认为烘箱内的也是该农药原料。“乳化剂是有刺激性的,但不属于高度危险品,对人体没有影响。”
处理:没获环评已责令停产
合肥市环保局在当夜赶到现场,对原料进行了提取,准备做具体分析。据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队长曹勇介绍,挥发出气体的原料属于有机物,有机物在固体状态时,不接触一般没有毒性,但对其进行加热时挥发出气体,这个有机废气是有毒的,但各种有机物质不同,毒性也相应不同。由于化工产品太多,有机物种类也有几千种,监察人员调查时很有难度,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据了解,省化工研究院的农药加工并未取得环保部门的许可手续,已经被责令停产。王飞副院长也表示他们加工农药的生产车间并没有进行环评手续,“国家规定新上项目必须要做环评,但我们当初建院时,这附近还是农村,现在城市发展了,旁边才有小区的。并且我们也已经准备搬迁了,所以老厂址这块就没有继续做环评了。”王院长这样说。
影响:促省化工研究院加快搬迁
之前,省化工研究院也发生过一次意外事件。该院北边的小区居民闻到非常刺鼻的气味,投诉到环保部门。合肥市环保局前来调查后,发现气体来源于该院一只废弃的原料桶。原来废弃桶中仍残留有化工原料,但长期无人处理,直到异味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挥发,被附近居民闻到,才引起重视被发现。
据介绍,省化工研究院是一个初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企业,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生产农药产品,在1994年停产,1998年以后,又重新恢复了农药加工。据王飞副院长介绍:“我们已经计划年底前要整体搬迁到双墩去,但设备、资金都需要一个搬迁过程,这次意外事故将促使我们加快搬迁。”
记者昨日从合肥市安监局了解到,今后该市所有的化工企业,都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与地方政府建立应急救援合作关系。
日前,合肥安监局下发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文件,并督促和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自查,结果仅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安徽海丰化工公司、合肥四方化工集团和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就查找上报了14项重大事故隐患。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合肥市安监局要求辖区各化工企业,立即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企业要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与地方政府建立应急救援合作关系。(记者王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