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环境日。长江水质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能否把长江污染归咎于三峡工程?我国水资源开发是否过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陆佑楣认为——
把长江水质状况不好的原因归咎于三峡工程,没有科学依据
记者:国内外都对三峡工程建设给予不少评价和赞誉,但也有人认为,三峡建设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严重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陆佑楣:最近有报告称,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导致库区环境保护与中下游河道治理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
记者: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陆佑楣:正是由于长江三峡的修建和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我们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治理长江污染问题。自2003年下半年起,三峡库区首批18座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试运行,每天处理污水总量只有15万吨左右,仅占设计总规模的三成多一点。即使所有的污水都被收集起来,污水处理厂也吃不饱。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并将继续为治理长江的水污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开发水能资源等矿石能源的替代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该如何解决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呢?
陆佑楣:能源形势的确不容乐观。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不言而喻的,可我国也是矿物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即使是相对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按目前开采的水平,也大约只可采60余年。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原煤占58.8%,原油占3.4%,天然气占1.3%,能源政策正面临新的选择。刚刚颁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能源基地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水电基地。由于水能资源开发不产生“工业三废”等环境影响,在当前过度依赖矿石能源的背景下,开发水能资源等矿石能源的替代资源,就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水电开发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记者:国家相关的能源政策对水电是清洁能源早有描述。不过,也有人提出,水电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您认为呢?
陆佑楣:水能资源是相对清洁又可再生的优质能源。水电将一次能源直接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力),利用水的势能,利用江河流量和落差获得电能,完全是物理过程,其中既不消耗一立方米水,也不污染一立方米水,不排放一立方米有害气体,也不排放一公斤固体废料,是清洁的能源。只要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江河不干涸,水资源就是永恒的,是可再生的。这一点,已为国际社会和大多数能源专家所认可。
记者:可是水电开发,特别是梯级密度开发中,确实会对水生生物和水库淹没地带的陆生生物有一定影响啊。
陆佑楣:影响会有的,但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即使有一点生态的影响也完全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和其他工程措施来恢复。水生生物可以通过建设鱼道等措施来解决,陆生生物可以通过移动栖息地方式解决。前不久,我专门去大渡河考察水电开发情况,由于工期紧迫,工程建设中就地取材给建设区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这应该引起注意。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具体在水电开发上,既要注意有序开发,又要注意科学开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还比较低,要尽快充分利用水能
记者:目前,不少人认为中国水电开发是密集开发、过度开发,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停止开发,您认同这些观点吗?
陆佑楣: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还很低,到2005年底仅开发1.1亿千瓦,按发电量计算只占技术经济可开发量的20%,远未达到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的开发水平。美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53.3%,日本在1986年时已开发95.0%,法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92.1%。这些数据表明,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优先利用水能资源,也说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还比较低。而中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很大潜力。中国水电开发并不存在密集开发和过度开发。停止开发的观点离开了中国能源供应的实际,离开了水电开发的实际。
记者:正如您所说的,事实胜于雄辩。
陆佑楣:“万里江河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能资源是流走性能源,如果水能资源得不到开发,就是一种浪费。我国水电开发,无论从勘探、科研、设计、施工、规范标准、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有了成熟的经验。去年,我国原煤生产中有一半以上是用来发电,工业排放量相当大。我主张,要尽快充分利用水能。(记者高云才)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