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6月5日电(记者叶建平)“叔叔好,妈妈昨天带我去理发了。”4日上午,年仅5岁的聋童廖嘉哲指着自己的头对记者说,他的声音格外洪亮。
廖嘉哲是在广西柳州市“康复之家”接受说话技能培训的20名聋童之一。
“康复之家”是柳州市二十六中语文老师曾巧玲一手创办的,她也是一名聋童的母亲。而另外6名“母亲”则是近年来曾巧玲招来的大学毕业生。
据曾巧玲介绍,女儿“乖乖”在7个月大时因为过量注射庆大霉素而导致失聪,为了让“乖乖”能够学会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她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独创了一套声乐语训法。
经过几年训练,“乖乖”终于学会了说话,目前正在柳州市第九中学读高二,不仅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用英语进行交流。
“乖乖”的成功让许多聋童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曾巧玲,在大家的要求下,曾巧玲于1998年创办了“康复之家”。
曾巧玲的“康复之家”最初设在二十六中,但随着聋童数量增多,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曾巧玲于去年9月以每月1000多元的价格租了一幢3层楼的别墅。
记者在“康复之家”看到,这里设有4个教室和一个活动场地,每名教师对聋童进行不同方面的训练。覃红艳去年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负责聋童听力训练。只见她一只手蒙住聋童眼睛,另一只手使用乐器发出声响,再由聋童识别。
曾巧玲说:“来‘康复之家’的聋童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因为需要日常开支,但对于贫困家庭是可以减免的。当初,开设‘康复之家’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不幸的遭遇,我希望让更多的聋童能够学会说话。”
聋童陈俊宇的妈妈罗小萍说:“我们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曾老师坚决不收我们的钱,但我们对她说你们每天要负责聋童的伙食,不忍心看着你们总往里面贴钱。最后在我们坚持下,她才象征性地收了几百元。”
覃红艳也认为,教聋童说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每月700元的工资不多,但聋童每说出一个字的时候,你都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因为那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的。教聋童说话必须有‘一千遍的呼唤,一万遍的重复’的耐心。”
曾巧玲介绍说,聋童经过2-3年培训就能“毕业”,并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但家长今后仍需定期对他们进行巩固培训,“康复之家”也会给家长提供义务培训和咨询。“今年暑假我们就准备再次开设义务培训班,而且目前我们还在筹备开设网站,让更多的外地家长能够通过网络掌握这门技术。”
据了解,“康复之家”从1998年开设至今已培训了60多名聋童,他们大多来自广西,也有来自陕西、浙江等省的,目前都100%地学会了说话,并且80%以上的聋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扶持下,顺利进入了正常学校或幼儿园随班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