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江宁区青龙社区农民张方林从未奢望过自己的孙女能上像城里那样宽敞漂亮的幼儿园,但最近,一座这样的幼儿园在离家不到300米的地方建成了。那天,小孙女走到门口就不肯挪步了,对他说:“这就是我要上的幼儿园!”
记者前几天见到了这所幼儿园,在它旁边还有一座同样气派的社区卫生院,不远处还有农民广场、苏果便利、残疾人活动中心、公交车站……站在农村的水泥路上,竟以为置身城镇。
青龙社区在江宁,经济实力只算中上等。这样的小康图景,在江宁并不鲜见。在各郊县中,江宁先行一步,为自己全面达小康定下更高目标——今年底前,以镇街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
绘图论实力——镇街财力增速远超全区平均水平
领跑全市郊县的江宁区,瞄准实现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底气,来自9个镇街不俗的经济实力。
走马江宁的每一个镇和街道,都能看到项目云集的工业集中区,今年一季度,谷里街道工业集中区先后有40个项目开建,汤山街道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增长了55%,引进的46个重点产业项目中开工建设了30个。去年,江宁镇街财政收入增长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全区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可支配收入超百万元。
镇街有了财力,农民直接受益。谷里街道农民张明和算了一笔账:过去种麦子、水稻,每亩地仅有1000多元收入,今年租了3个大棚,种起2亩多地苋菜,收入比过去翻4倍。张明和所说的大棚,就是谷里街道拿出1300万元巨资新建的1500亩大棚,街道鼓励纯农户承租种蔬菜,蔬菜成熟后还负责销售,不用农户操心。今年起,秣陵街道扩大了农民养老保障覆盖面,目前3万多名被拆迁农民已全部进入保障体系。东山街道重特大疾病救助金由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救助面由40%扩大到100%,为解决包括这一项在内的25项民生问题,东山街道与下辖各社区一举拿出了2000万元。
富农是“妙笔”——镇街人均最少一年增收938元
“去年底,与省定指标相比,江宁农民人均收入还差840元,建设全面小康,关键还在富农。”江宁区委常委、区发改局局长戴华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一年增收840元,江宁的各个镇街都信心十足。在“江宁区镇街农民主要增收措施汇总表”上,详细列出了各镇街增收指标,东山街道的增收目标位列第一:农民人均收入1610元,镇人均增收最少的也要达到938元。
促进农民增收,各镇街方法各异——东山街道:工资增收1230万元、转移劳动力2000人、新增私营企业450家、新增个体户2000户……
禄口镇:新增高效农业6100亩,增收427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奶牛养殖2100头、蚕桑种植2000亩……
横溪镇:新增西瓜、大棚蔬菜各一万亩,增收1300万元;新增茶叶4000亩,产值5320万元;建筑劳务增收600万元……
今年,江宁区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出了包括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自主创业、巩固提高社保水平等在内的8项针对性措施。而在基层社区,村支书考虑最多的也是怎么增收。周里村党总支书记王德祥随口就能报出一串增收措施:今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人,源湖生态农庄带动本村100户农民进行种养殖,街道设立的创业扶持基金已经帮助13户农民走上了创业道路,社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400元。
环境添色彩——“我看城里都没这么好”
如果全面小康真是“一幅画”,那么它的色彩就来自生活环境的改善。戴华杰说:“农民对于江宁经济的发展充分认可,他们最期待的是生活环境更好些。”
在淳化街道青龙社区采访时,记者遇到73岁的村民高志宝,正背着手悠闲地在村口集镇散步,他自小住在青龙,眼看着这里一天天的变化,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原来仅有一条石子路,现在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过去这里是个大塘,乱七八糟的,现在成了我们经常散步乘凉的广场了。”高志宝满意地说:“我看城里都没这么好!”
在秣陵街道周里村,记者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水泥路在草坪中间蜿蜒而过,笔直的水杉在草坪上洒下片片绿阴,不远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农民们的青砖小楼就在湖边林立。王德祥自豪地介绍说,去年村里投入200万元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建成了3.5公里村级主干道和4.9公里环村水泥路,安装了34盏路灯,给11面河塘清淤,为107户村民改厕,村里两个8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和卫生服务站也即将竣工。“我们已经规划好了,在123省道西侧开辟村办工业园,以后工业企业都进园,省道东侧是农民的集中居住区,占地50亩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已经完成了。”王德祥介绍。
在江宁,33个设施齐全、生活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民小区已经建成,五分之一多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江宁的所有镇街都已是省市级经济与环境发展示范镇或环境优美乡镇。
南京日报记者 沈文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