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广西北海市纪委、监察局召开了一个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数字:从今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市纪检监察部门共发出“问廉问责书”233份,亮“黄牌”23个,涉及单位173个,党员干部153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12人,科级干部36人。
“不怕苦,不怕难,就怕纪委一张单。如今在北海,哪个干部、哪个单位接到了纪检监察部门的‘问廉问责书’,就像接到了法院的传票一样,心里沉甸甸的。”北海市一名干部感慨道。
被干部群众形象地比喻为“廉能传票”的“问廉问责书”,是北海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问廉问责亮剑行动”的新举措。纪检监察部门根据对工作监察、明查暗访、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等渠道获得的线索,对反映存在作风不良或不廉洁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发出“廉能传票”,要求5天内作出解释、表态和进行整改,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检查。从今年3月起,北海市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推行这一举措。
“‘廉能传票’的‘廉’指的是干部的廉洁自律,‘能’指的是行政效能。”北海市纪委副书记李永均说,“廉能传票”一出现,群众反应强烈,最突出的就是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具体表现就是不作为、乱作为或慢作为,习惯于“吃、拿、卡、要”,对群众“冷、硬、横、推”,造成效能低下。“廉能传票”就是要去除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大错不出,小错不断,得过且过”的心态,强化“人在其位,应谋其政”。
3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暗访组在北海市发现,合浦县城内河发黑发臭,银海区侨港镇菜市场和海城区北京路市场附近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严重,随即在当天晚上的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予以曝光。
凌晨1时45分,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连夜从南宁赶回北海,召集北海辖区内一县三区及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反复观看这则新闻。
凌晨2时10分,温卡华到现场检查,发现水沟里的水已经发黑发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在侨港镇,侨港菜市场附近的街道上,一堆堆生活垃圾堆放在街头,有些地方的卫生状况甚至比电视里播放的还要差,他当即提出严厉批评。
随后,北海市纪委监察局向合浦县委、县政府,银海区委、区政府和建委等单位发出了问廉问责的“传票”。经纪委监察局调查情况属实,北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责令合浦县委、县政府,北海市银海区委、区政府和北海市建委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并给予亮“黄牌”通报批评;对合浦县委书记及县长,北海市银海区委书记及区长,北海市建委主任及党委书记,北海市银海区分管“城乡清洁工程”的区委常委、副区长进行通报批评;对合浦县分管“城乡清洁工程”的副县长陈世谊、北海市建委分管“城乡清洁工程”的副主任刘建贤作出免职处理;合浦县、北海市银海区和北海市建委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责”一词顿时成了北海街头巷尾、机关单位谈论的焦点。“不作为”被问责、“乱作为”被问责、“慢作为”也被问责,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出了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一回谁该被问责。正如北海流传的一副对联所说:计生卫生速生声声问责,指标目标达标标标穿心,横批:一票否决。一些干部感叹,现在的官真是不好当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出的233份“传票”中,老百姓反映最多、被“问责”的问题主要包括公车私用、乱收费、办事效率低、对工作部署执行不力、不履行职责酿成不良后果、不遵守工作纪律等。
目前,“廉能传票”已作为一种制度向下延伸至全市各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例如,北海市教育局对7所学校亮“黄牌”,免去4名校长职务,3名校长被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市地税局通报批评19名干部,1人被免职。
如今,“纪委监察局的举报监督热线24小时在电视台滚动着,哪个干部的心不是悬得高高的?”当地一位干部坦言。
与此同时,“传票”的社会效果也很快显现。在北海市,过去停在酒店、餐馆、歌舞厅门前的一些标着“公安”、“检察”、“工商”、“卫生防疫”字样的公车少了,去学校接送小孩儿的公车几乎绝迹。清明节期间,公车扫墓现象也明显减少。
“传票”还使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从2005年起,北海市就在“政府信息网”上推行政务公开,要求职能部门答复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具体建议,但各部门不答复的情况十分普遍。纪检部门就此给一些单位发出了“传票”。现在,这些单位纷纷指定专人作答,并开始着手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北海市纪委副书记李永均认为,“廉能传票”体现了“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它更多着眼于苗头性的问题,着眼于预警,制止不良倾向蔓延。这样做,其实是对干部的爱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