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维和纪实
(二)
中国维和工兵营2006年3月31日出征黎巴嫩,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遣成建制维和部队。工兵营承担了任务区内扫雷、排爆、工程、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就在他们进驻位于黎巴嫩南部的营区4个月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章正军:七月十二号那天我们正在参加联合国的这个资质认证的训练,就是扫雷资质认证的训练。
陈勇:当天的情况就是那么一个,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在工作,各干各的事。各在各自的岗位上。
郑吉军:那个防空警报来得非常的突然,非常的刺耳。就是划破空中的感觉。撕心裂肺的感觉。
陈勇:一个参谋,跑过来,跟我说了那么一句,边跑的时候边跟我讲,陈副,打起来了。
陈勇:我当时的表现就是边喊边飞奔。飞奔到××那个地点的时候,我还是拿起那个钟,警报钟,敲。敲完了过后我赶紧就过去,我躲进地下室里面去。
2006年7月12日,战争又一次在没有任何征兆地情况下爆发了。
黎巴嫩和以色列发生武装冲突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冲突的起因是,黎巴嫩真主党越境袭击、打死3名以色列军士兵并抓走2人,以色列迅速给予还击,开始轰炸黎巴嫩的机场、公路、桥梁和涵洞等重要交通枢纽设施,并对南部真主党基地逐步加大军事打击力度。黎巴嫩真主党也频繁发射火箭弹,双方发生激烈交火。由于中国维和工兵营的营地与黎巴嫩真主党训练基地只有一墙之隔,营区附近成为袭击目标。
陈勇:开始我们后山枪声、炮声,包括轰炸声由远而近,逐渐推进。在我们后山开始接二连三地丢了航空炸弹。飞机,F16作战飞机,就在天空中不停地呼叫,呼啸而过。丢弹的声音都听得出来。俯冲、丢弹、狙枪。那个时候,很震撼的,整个地都摇起来似的。
而此时,中国维和工兵营工程连连长张胜利还带着一部分战士在首都贝鲁特等地执行任务。
张胜利:7月12号我是带着一部分人带着吊车,在贝鲁特联黎司令部驻贝鲁特的一个办事处那个地方,吊梯形墙。如果不封堵起来,大批的难民涌入 ,或者是混乱以后,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在贝鲁特的时候,已经开始混乱了。附近随时能听见炮弹声,枪响。
为了确保联黎司令部驻贝鲁特办事处的安全,张胜利带领4名工程连战士在枪炮声中坚持封堵办事处围墙缺口。而与此同时,黎以冲突进一步扩大,以色列开始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机场和高速公路。枪炮声更加猛烈了。中国维和工兵营迅速给国内发回了密电,对当前的战时情况作了分析汇报。
唐尚平:大家根据上面的情况通报,对整个当时的情况进行了估计,估计这场战争不可能几天结束,从目前情况来看。因为当时四周炮击特别厉害,所有的城市,包括提尔和我们附近的一些村庄,都是遭飞机以后一些炮弹。
2006年5月13日凌晨3点 全体党委成员紧急召开会议
按照联合国的要求,掩体里只储存3天的战备食品和瓶装饮用水。可是战争能在3天之内结束吗?2006年7月12日的上午,以色列军队炸毁了由营区通往后勤保障基地纳古拉方向的道路,补给路线全面中断,食品供应商也已逃难去了,供应站关闭,以后军队的后勤补给怎么办?
陈勇:过去是一日三餐,我们现在改成一日两餐,只能说 走一步算一步。
陈明建:中午10点多吃一顿。晚上7点多吃一顿。
章正军:喝水的时候,一天只能喝那么小半瓶,就是1/3,三天喝一瓶水。
就在中国维和工兵营紧急制定战争期间保障计划的时候,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
而此时张胜利和4名战士还在首都贝鲁特。当时他们虽然已经把联黎司令部驻贝鲁特办事处的围墙缺口封堵住了,保证了战争期间办事处的安全,但在战争期间张胜利他们在办事处的境况却不容乐观。
张胜利:当时它每天正常的也只能接待一二十人的样子。一下子涌进来两百人。所有包括文职工作人员,包括军队,像印度,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进行的干部家属,全部收容过去以后,两百人。包括食品供给,还有其它的供给都很困难。
作为连长,张胜利希望能早日赶回营区,和他的连队在一起。但是,以色列军队已经炸毁了贝鲁特通往南部地区的桥梁和高速公路,外面的轰炸一次比一次猛烈。要赶回营区,必须要另找道路,穿越炮火。
张胜利:在这个时候,我跟营长交换了一下意见。我说我们从海滨公路这个地方,不沿高速公路走。我们沿海滨公路以后,应该能够返回到营区。
在得到营部批准后,7月14日,张胜利带着6名战士,开着两辆车从贝鲁特出发了。平时,从贝鲁特到营区走高速公路,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而这一次,张胜利他们却要绕道沿海公路。这意味着路上需要的时间更长,危险也更大。
张胜利:时不时周围都能听到航弹丢下来的爆炸声。和升腾起来的黑烟。当时我们走的过程中,主要是担心小的涵洞和桥梁。经过的时候,我们非常害怕。因为当时以色列他主要要瘫痪交通的话,他肯定要轰炸桥梁和涵洞。我们走的时候,一碰到桥梁和涵洞的时候,就拼命先开过去。
此时营区里大家正在多方设法解决食品和水的问题。经过周密的计划,营部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瓶装水,以应对更糟糕的情况,尽量抽取井水饮用,不能洗脸洗澡。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部队来黎巴嫩的时候携带了一些大米和干菜,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补给的不足。但是炊事班就要在轰炸间隙走出掩体,利用炮火不那么猛烈的短暂时间给大家做饭。
王正海:我们上去淘米、蒸饭、洗菜都要戴着头盔,穿防弹背心,包括炒菜都是一样的,
王正海:太热了,穿着一走路衣服都会打湿,我们炒那个菜又热,外面随时在炸,我们房子上面比较坚硬的房子,餐厅桌子上全是灰尘,当时很危险的。
王正海:有时候炮火离得很近的,我们在那个炊事班位置,对面就是聚集点,所以那个地方是轰炸的最近的,随时轰炸的烟都飘到我们房子里面去,有时候自己看到那个,很近的,就是隔一条沟,那边山和这边山。
能在掩体里吃上热腾腾有汤有水的中国饭菜,战友们非常感动。而此时黎以冲突已经进一步升级,以色列部分地面部队迅速突破黎以边境防线进入黎巴嫩境内,在联合国黎巴嫩维和任务区中段,双方地面交战激烈。交战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中国维和工兵营营区周围的真主党据点频繁遭到以军轰炸,弹片和石块不断飞到营区里。尽管如此,为了防止有人趁机袭击营区,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观察哨仍然要坚持有人站岗。
郑吉军:站岗的士兵都非常紧张。因为那个观察哨直接就在地表面的。基本上没有防护能力。可能只能防手枪、步枪的子弹。随便的迫击炮弹、火箭弹根本是不具备防护能力的。大家就直接能够看到弹着点,就是投弹的地方。随时都有危险可以说。
陈勇:因为我们觉得战士没经历过战争,到上面肯定是害怕的,我们充分了解这个情况,也是处于安全考虑,所以把我们44名干部全部分开,各负责一块,谁负责哪一块,反正就是要跟我们战士在一起,共存亡。
而此时,从贝鲁特返回营区的张胜利以及6位士兵却突然和营部失去了联系,大家焦急万分。
张胜利:我们沿途的时候,就是一直跟营里面联系,拿着对讲机,我大概呼了两三个小时,嗓子喊哑了。联系不上。
唐尚平:没有信号,这边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这边只知道他们已经出发了,但是不知道什么位置。
张胜利:快到塞达市(音)的时候,营里面呼叫我们的声音,我们能够听得到。但是我们回复的声音,营里面一直收不到。
唐尚平:对这个情况比较担心。因为在外面的人,大部分已经都已经回来了,那么就是还有他们在外面没有回来。
由于是战争时期,通讯信号受到了干扰,张胜利他们与营区的联系中断,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他们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52字)
张胜利:一路上,边走边吃点饼干。喝点水。那时候停着比行进更危险。移动目标相对来讲,比停滞的目标安全一些。您停下来以后,他投弹投在那个地方,炸了你跑都没办法跑。在行进过程中,你感觉到以后,就在你附近,你还会加油跑。这样爆炸的时候,就会离你远一点,能够穿过去。过了塞达以后,快接近,离提尔比较近了以后,才跟营里面联系上。当时营里面也协调好了以后,叫联黎司令部安排了装甲车,绕过利坦尼河那个地方以后,在那个地方接应我们。
平时两个小时的路程,张胜利他们却跑了7个多小时。这7个多小时中他们一路狂奔,在炮火硝烟中不敢停歇片刻,终于安然赶回了营区。
张胜利:就是一直想着赶紧回家,进了营区心里肯定就踏实了,安全了。毕竟在车行驶在外面的时候,毕竟还是非常危险。而且我还带着6个弟兄,一定要保障他们在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地返回营区。
战争是残酷而恐怖的,从没经历过战争的中国维和工兵营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当时激烈的战火让大家觉得战争的遥遥无期。(56字)就在这个时候,7月18日,距离营区10公里以外的提尔有一栋联合国工作人员租住的房屋被炸倒塌,联黎司令部命令中国维和工兵营前往救援。按照程序,当联合国维和部队外出执行任务时,先由联黎司令部与以色列方面协调,留出一段时间暂停轰炸,保证维和部队安全执行完成任务。这段时间就称为窗口时间。但窗口时间极为严格,时间一到,不管维和部队能不能赶回安全地点,轰炸就会准时开始。7月19日,联黎司令部终于协调好了2个小时的窗口时间。中国维和工兵营派出了最有经验的官兵执行这次任务。
陈勇:我们被眼前的一切全部惊呆了,一个偌大的弹坑,可以说在我们军旅生涯以来见到最大的一个弹坑。
唐尚平:唐尚平:根本无法通过,我们旁边绕都绕不过去,四周那道路都比较窄。
陈勇:天空中,应该是以色列的国防军队武装直升机,不停地在我们上空盘旋,还不时地从飞机上向地面射击。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联黎司令部的通知,窗口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以色列将开始新一轮的轰炸,中国维和官兵将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