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艾福梅)今年15岁的盲童赵悦丞熟练地摆动着手中的盲杖,“测量”着楼梯的宽度和高度,然后稳健地走上楼梯、走下楼梯,找到椅子坐下,并且依靠盲杖“定位”捡起掉落地上的钥匙串。
这是记者在由中国残联、中国盲人协会等共同举办的“关注盲人出行、推进定向行走”大型活动上看到的一幕。
6月6日――第十二个全国“爱眼日”,今年我国“爱眼日”的主题是“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旨在宣传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眼健康水平,推动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
据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我国于2002年开始,在上海、无锡等5个城市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试点。截至目前,已使7000名视力残疾者得到了定向行走训练,其中98%的视力残疾者提高了生活信心。
定向行走训练是指训练视力残疾者依靠听觉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学会安全、独立、有效地行走。程凯说,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有视力残疾者1233万。视力残疾中绝大部分缺乏正确的行走知识和行走方法,致使他们无法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他表示,在未来五年将在全国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并为3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行走能力和无障碍环境是视力残疾者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和实现就业、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程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盲人出行铺筑畅通和谐之路。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