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莎拉·程(Sarah Cheng)没有意识到她在公共汽车上遭到性骚扰。后来,旁边的妇女告诉她,刚刚那个撞上她的男子是故意的。这位更愿意使用英文名的年轻上海本地人表示,此事对她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自此以后,她看到那些常常是直接针对女性的不当行为。
上海意识到该市许多女性常常成为讨厌的性挑逗的受害者, 它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界定性骚扰的城市。
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升级法律体系、为兴旺的经济提供更强大基础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新作为。上海保护它作为国际企业首要目的地之一的地位,把自己看做是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同伴,它已经认定需要在制度上跟进。
上海西盟斯律师行律师达拉谟(Matthew Durham)认为,上海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先进,而对待妇女的方式是构成看法的关键因素。
4月26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条定义性骚扰的法例,该法还进一步规定雇主必须采取措施营造积极氛围,保证女员工不必担心性骚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的性文化仍然受到压抑,最明显的就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穿着蓝色毛装(中山装)。随着妇女更乐意穿着时尚服饰,许多男人把这看做是“性趣”的证据。
同样使用英文名的约翰·陈(John Chen)表示:“像我这样在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男人已经习惯上海妇女暴露的衣着习惯,但许多像我父亲那个年龄段的人抵制如今的时尚,他们认为穿短裙就肯定是在想性。”
2005年,中国修订1992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迈出惩罚性骚扰的第一步。那次修订宣称禁止性骚扰妇女,但却没有界定何种行为会被认为是不适当的。
如同中国常有的情况,该法留给地方政府进一步界定和执行,一些城市和省份包括陕西和安徽,已经起草类似上海法例的规定。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日增的经济优势的象征,而且,该市通晓媒体操作的领导推动该法,部分是为了加强上海的商业声望。一些专家认为,尽管妇女组织在该法的通过中发挥了作用,但促使上海政府采取行动的与其说是国内因素,不如说是商业形象。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CY/编制)
try showAd(3,0,1); catch(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