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6月7日电(记者王立芳)在广西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带,乡镇宣传文化站、村级宣传文化室和村屯文化中心户已遍布河谷。在文化站室建设日益完备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宣传文化站的功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一些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提出:“研究农民需要什么,这样的文化站才有生命力。
作为革命老区和连片贫困地区,百色老区的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关注。1998年和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批资助百色市新建和维修了3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百色市以平果、田东、田阳三县和右江区为重点,开展了百里文明河谷建设,并以乡镇宣传文化站为阵地,探索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新路子。
“没有专人管理、专门经费,文化站室就不可能长期发挥作用。”百色市委书记梁春禄说,在右江河谷文化站室建设中,各乡镇确保每个宣传文化站有3名以上的管理人员,由财政支付工资,每个乡镇文化站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多媒体培训室、文体室等,功能不断完善,通过建设乡镇、村、户三级宣传文化服务网络,右江河谷地带通达各家各户的“半小时文化圈”逐渐形成。
潘如禧是平果县新安初中初三的学生,他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从去年开始,潘如禧学习之余有了新去处。在新安镇宣传文化站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略有些腼腆的潘如禧,他拿着一个房屋模型告诉记者:“这是在活动中心和其他同学一起做的,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像以前放学后时间都在无所事事中打发。”
新安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廖帅华说,新安镇目前有潘如禧这样的留守儿童2030人,2006年,新安镇宣传文化站设立了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校外辅导员制度、开辟未成年人书屋等措施,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5月30日,在田阳县百育镇宣传文化站的多功能培训室,“百育镇2007年沼气池日常使用技术与管理知识讲座”正在进行。农技人员借助多媒体设备,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听课的“农民学生”不时点头会意。
“文化站室门开了,还要考虑怎么吸引农民进来,这样的文化站才有生命力。”田阳县百育镇宣传文化站站长覃素娟说,为吸引农民,文化站开通农技110服务电话,让文化站借助电波流动起来;除定期开展农业知识讲座、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外,文化站工作人员还主动与农民沟通,询问他们的需求,“日子久了,文化站室就能逐渐成为群众聚集的中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百色市三级宣传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主要是国家扶持一部分资金、设备和书刊等,县财政投入一部分,企业和经济能人等社会力量支持一部分。此外,各乡镇宣传文化站也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文化站龙头和阵地作用。
“下一步百色市将把宣传文化站的建设扩大到右江河谷地带65个中心村屯,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不断充实和更新文化站室的资源。”梁春禄说。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