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恢复高考的查全性
吴志菲
30年前,是他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一锤定音:今年就恢复高考!
30年来,他看到中国教育“一考定终生”的缺憾,于是疾呼: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制度和录取结果,如果高校能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办法则更好。
30年前的高考制度恢复,让多少代中国子弟受益;30年来,人们敬佩邓小平拨乱反正的魄力,也不会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这就是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查全性。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8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的前两天,所有与会学者一直表现得非常拘谨,只敢谈一些不涉及敏感的小问题。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席话令在座的武汉大学化学系52岁的副教授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原本写了一个大纲。这时,查全性受到会议气氛的影响,激动地站起来,面对邓小平慷慨陈词:“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知识青年、青年工人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占据了招生名额。”
“查教授,你说,你继续说下去。”坐在沙发上的邓小平示意查全性往下说,“你们都注意他的意见,这个建议很重要哩!”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这时人们发现邓小平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查全性建议:“大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自治区、市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则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另外,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报考。”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因为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查全性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随后,邓小平问了一下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查全性赶紧插话说,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浪费可就大了。
邓小平又问刘西尧,还来不来得及?刘西尧说,还来得及。邓小平略一沉吟,一锤定音:“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在查全性看来,自己当时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当场拍板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场热烈鼓掌,很多学者热泪盈眶。不出两天,全北京城就知道了这个消息。8月13日,邓小平指示,教育部又召开了第二次招生会议。一年内召开两次高校招生会议,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关闭了11年的考场再次敞开大门,一个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回来了!
这一年查全性的大儿子、女儿参加冬季高考,一个考上武大物理系,一个考上武大化学系。查全性说:“我那次发言,也使我子女们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30年来,高考和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高考上大学是公费读书、毕业分配工作,到90年代末的高校并轨、扩招、学费增加、自主择业,再到本世纪初的分省命题、自主招生。高考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在争议中前行。
“今天的考生要比20多年前的考生幸运多了。然而,高考的选拔功能将长期存在,落榜总有人在。即使成绩合格,也还要经受不同学校与专业的挑选。因此,考生和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高考与高考结果,就特别值得关注。”查全性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发挥实有水平迎接挑选,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和录取结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大多数人发挥出了实有水平,就表明考试是公平合理的,就体现了“人人平等”。如果不适当地追求“超水平发挥”,则往往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要大多数考生考出了实有水平,则高考成绩就是平时教学状况准确、客观的反映。
对于如今的高考,查全性说,高考肯定要改革,到底该怎么办?还是应该多听专家的意见。他认为,“一考定终生”肯定不是好办法,理想的高考制度是:大家参加统一笔试,再加上学校推荐加面试。这样就可以对一个人得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不过,实行后者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要好。
而今,查全性仍在指导博士生。只要天气晴好,他都要到实验室去。“导师指导学生的职责,不是仅在于帮学生发表两篇论文,以取得毕业答辩资格;还应该在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治学兴趣、方向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更有为师者道德水准、人格魅力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