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信息产业部根据企业上一年营业收入排序的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昨日在沈阳揭晓,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在本届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1236亿元,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年营业收入1389亿元的佳绩继续位列百强企业首位。
百强企业营收增长16.9
%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1236亿元,首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届增长16.9%,占全行业总量的23.7%。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百强企业有25家,较上届增加3家,其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双双超过1000亿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均超过500亿元。在产品生产销售方面,百强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其中,百强企业彩电销售7124万台,占全行业85.1%。据悉,百强企业排序实施动态竞争机制,本届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年营业收入18.7亿元,较上届的14.7亿元提高27%。有10家企业以良好的经营业绩新入围本届百强行列,同时上届百强中有10家企业由于发展较慢或因企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而出围。
单一国有经济成分减少
本届电子信息百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规模继续扩大,入围门槛不断提高。第二,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第三,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核心基础产品加快发展。第四,多种经济同步发展,民营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从本届百强企业的股权结构上不难发现,单一的国有经济成分正在逐步减少,集体及民营企业数量稳步上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55家,较上届减少4家,集团及民营企业45家。其中,民营经济从2000年不到10家增长到本届的27家。百强企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格局为百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汇源等一批民营企业,依托灵活的经营机制,紧紧抓住市场的增长点,从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做好文章,这些民营企业2006年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长虹率领三家川企入围
与上届相同的是,本届同样有三家川企入围,排名第12位的长虹营业收入215.1163亿元,排名第64位的九洲通缉犯营业收入35.1103亿元,排名第65位的成都汇源营业收入35.0358亿元。去年,百强企业积极参与下一代网络、数字电视、信息家电等高技术产品的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元器件研发与生产,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而长虹不久前刚刚上马的投资近20亿美元的PDP项目,将为长虹的预期发展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此次唯一一家入围电子信息百强的成都企业,汇源集团已经是第6次榜上有名了。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汇源集团派到沈阳参加百强企业发布会的相关人士,他认为,成都电子类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不过上规模的企业与沿海地区相比仍然较少,缺乏龙头型的企业。在此次的电子百强名单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5家,川企中只有长虹。适逢今年是成都的“三新”突破年,市政府要扶持几家年销售收入上50亿的规模性大企业,乘此东风,成立恰好10周年的汇源今年年销售收入目标就是50亿元,以求起到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排头兵的作用。这次的入围再次为汇源注入了信心,将为带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参选企业要求更高
“相比去年,今年对参选企业要求的起点更高。”四川省信息产业厅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信产部要求,今年省信产厅共推荐了4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均在15亿元以上。最后入围3家,该负责人称,分析百强榜单排名不难发现,去年百强榜尾销售收入为14.7亿元,今年的最后一名竟达到18.7亿元。他认为,从这一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四川乃至全国的信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效益也越来越好。对于四川企业的总体情况,该负责人分析说,沿海企业由于占据地理优势,发展加工制造业方面容易上规模,销售收入也相应更高。四川企业虽地处内陆,但产业基础较好,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986年第一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选开始,省信产厅便积极推荐企业参与其中。在他看来,入围百强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自身实力并作出模范效应,不仅能提高知名度,在政策上,有关政府部门还将对其进行适当的支持和政策倾斜。本报记者许皓刘华 王雪娟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出口近3000亿元
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06年出口交货值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这是记者昨日在此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发布会上获悉的。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说,本届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969.7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20.88%。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海尔、TCL、深圳华为、广东美的、上广电、南京熊猫、中兴通讯、长城科技等8家。其中深圳华为达346.6亿元,居百强之首。经过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总部、85个分支机构,和英特尔、微软、摩托罗拉、高通等一批世界一流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在光网络、软交换、宽带产品等领域的部分产品出货量居世界第一。TCL重点突破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菲律宾市场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信息产业部与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在去年继续健全和完善“走出去”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以境外投资建厂、工程承包及制造业等多种方式,逐步扩大“走出去”的领域和范围。例如中兴在印度的电信扩容项目、华为在巴基斯坦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以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路上光缆项目都已取得较大进展。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