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六月七日电(李志全)“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然而,对于视牡丹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象征的中国人来说,洛阳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人们更多的时候只能“忍痛”观其凋谢,带着怜悯之情欣赏“葬花”。
七日,河南省统计部门发布《洛阳市催花牡丹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称洛阳市运用高科技的培植技术,打破其自然生长规律,运用促成栽培的方法催花,让牡丹反季节开花,安排不同品种的牡丹花在牡丹园中上演“斗艳”花戏。
据介绍,洛阳市于一九九九年启动牡丹发展战略,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业被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六大支柱产业,催花牡丹被作为年宵花卉的发展重点予以着力培育,牡丹繁育实现了“顺应人意应时开”的技术突破。一九九九年,洛阳市催花仅一万多盆,二00三年便增至十万盆,二00七年春节期间达到二十多万盆。据调查,今年春节期间未精装的催花牡丹,优质品每盆一百元至一百二十元人民币不等,且在大年二十八已基本售罄。
从北国冰城到南国水乡,从东部小镇到西部荒漠,处处飘散着洛阳牡丹的芬芳,就连“世界屋脊”西藏拉萨也可“一睹芳容”。在遍及中国的三十多个大中城市中,京、沪成为洛阳催花牡丹外销的主阵地和桥头堡,占外销量的七成以上。
据了解,洛阳牡丹起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二00二年,洛阳牡丹成功申请了原产地保护,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四十四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宣布注册保护。洛阳催花牡丹也由传统的“洛阳红”等十多个,发展到现在的“银红巧对”、“乌龙捧胜”等四十多个品种。
河南统计部门介绍,洛阳催花牡丹市场逐年扩大、催花技术已趋成熟。一九九九年,洛阳市一万多盆牡丹中有七千盆销往市外;而到了二00七年春节期间,洛阳市二十多万盆催花中外地销量达十一万多盆,相当于过去的十五倍。
目前,洛阳市已形成了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阳隋唐城遗址万亩牡丹园区,正成为推动洛阳牡丹走向世界的中坚力量。
“尽管洛阳催花牡丹发展前景看好,但也存在着诸如品种改良步伐不快、转化增值研发不足、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等问题”。有专家建议,洛阳市应该立足优势求提升,扬长避短把催花牡丹做大做强,让这张展示千年帝都灿烂文明的城市名片更美、更靓。
据悉,“十五”期间,洛阳市累计投入省、市科技专项资金二百零一点五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牡丹花期调控技术和产业化开发项目研究,“四季有花、随时开放”不再是一个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