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6月7日专电(记者熊润频)在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安徽六安市传来消息:六安王大墓发掘之后的临时保护方案已经确定,一个24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将覆盖于整个墓地之上,由此,暴露野外长达数月的“黄肠题凑”将“穿上”钢“盔甲”,免遭日晒雨淋。
安徽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曾经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但是,六安王大墓发掘之后的保护工作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珍贵的“黄肠题凑”暴露野外饱受日晒雨淋,墓葬积水,夯土坍塌,取下的盖板木料也只经过稻草、塑料泡沫等简单覆盖处理后就地堆放在墓葬旁边。
为保护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安徽省文物局、六安市政府等单位联合制订了六安王大墓的临时性紧急保护方案。
据方案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袁传勋博士介绍,在墓地上拟建的这个临时保护大棚长、宽分别为60米和40米,总面积2400平方米,设计为钢架结构,弧形房顶。大棚除了要具有密封、防紫外线、隔温等功能外,还要有抗击十级大风的能力。
袁传勋告诉记者,目前,省财政支持的5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已经到位,前期地质勘探工作可于近日完成。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