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的暴雨使六峒河沿岸多处塌方
本报记者(阳翔)从山顶的寒冷,到山底的炽热,再到突袭的暴雨,走漓江采访团在猫儿山一带连续经受自然的考验,让读者备受牵挂,昨日上午,100多位热心读者打电话到报社提醒采访团做好防洪准备,注意安全。前方采访团获知此事,深为感动,并向读者表达谢意。
据采访团前方记者介绍,6月5日走漓江出征仪式结束后,6月6日一大早采访团就从猫儿山底出发直奔山顶采访,沿途一切顺利,但也几经波折。
猫儿山顶海拔高达2000多米,山顶雾凇漂浮,气温比山脚低10多度,采访团上山前有所准备,一切倒还不错,但抵达目的地后,由于长途跋涉汗水浸湿衣裳,山顶的寒冷还是让采访团成员略感凉意,为探访漓江源头沼泽地,和猫儿山活化石铁杉林,了解漓江水的形成缘由,采访团成员颤抖着身体,在山顶行走了2个小时。
当日,采访团下山,气温又突然上升,摄影师杨春为采写镜头资料,未经休息就扛着机子赶往第二采访点采访,由于强烈的气温反差,加上疲劳,次日凌晨零时,杨春高烧不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直至天亮才返回驻地。
6月6日晚,猫儿山下起了大雨,一夜之间,六峒河水位暴涨2米,原本清清漓水的六峒河,马上变成了滚滚浊流。沿江路段局部出现山体滑坡,泥石倾泻一地,来往车辆时而被堵,采访团为此不得不多次终止行进。期间,采访团副团长黄月波为抓拍一些镜头,不慎摔倒右手摔伤,送至医院就治被确诊为韧带拉伤,经缝针、打点滴,2个小时后,黄月波与采访团再次会合。由于天气突变,当日采访团被迫改变行程。
采访团全体成员非常感谢读者对他们的关心,并请读者放心,他们一定会安全、圆满地完成即定采访任务,及时发回翔实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