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70%来水来自东太湖
水质告急 上海3天便可化解
太湖梅梁湖等湖湾蓝藻的大面积暴发,让无锡人尝尽了有水不能喝的苦头。昨天,在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境内的太浦河泵站现场,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吴浩云向记者表示,一旦上海因水质污染发生供水危机,位于黄浦江上游的太浦河泵站将在第一时间全面打开,将东太湖的II类好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黄浦江中,3天—4天的时间即可抵达并化解水危机。
■供水
黄浦江70%水量来自太浦河
“上海水源主要取自黄浦江,黄浦江上游的70%水量来自于太浦河,而太浦河就是从太湖中流出来的。因此,上海黄浦江供水安全、水环境的改善等与太湖、太浦河等上游水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谈及黄浦江与太湖“一衣带水”的关系,吴浩云说,“更准确地说,黄浦江水最主要的水源地便来自于水质较好的东太湖水区。”
据吴浩云介绍,黄浦江的三大支流中,从太湖出水通过太浦河,与淀山湖出水的拦路港汇合后,经斜塘入黄浦江,成为黄浦江来水中水质最好的一支,其中太浦河水质为Ⅱ-Ⅲ类水。另外承泄自浙江嘉北、浙江平湖等地区的两支来水,其水质均劣于太浦河水,仅为V类水。此前,尤其在严重干旱的2003年,太浦河来水约占黄浦江上游来水的70%。
“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人民供水的生命线,太浦河就是保障上海供水安全的主干道。”上海市地方泵站管理处张学斌表示。
■补水
太浦河补水可化解上海水危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距离太湖仅1.6公里的太浦河泵站,该水利枢纽由新修建的太浦河泵站和在1959年早期建成的太浦河闸组成。据水利部太湖局苏州管理局局长陈万军介绍,因太湖的水位高于黄浦江的水位,一般来说,太湖水呈自西向东流势。一旦太湖遇到枯水季节,太浦河泵站便可以将下游的黄浦江水“倒抽”入太湖,起到补充、稀释湖水的作用。
“2000年后黄浦江水源地再也未出现黑臭现象,就是得益于太浦河的补水。”吴浩云继续介绍,从2003年1月1日起,太浦河太浦闸平均每天向下游供Ⅱ类水500—800万立方米,除泄洪外,每年向下游增供水量15亿立方米;在特殊干旱条件下或黄浦江水源地水质恶化时,还适时加大供水水量,使得黄浦江水源地水质大为改善。
去年3月,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发生严重恶化,太浦河泵站就曾连续两周开泵增加供水量,以最大可达到常规供泄流量8—10倍的下泄水量不断地向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补充来水,极大地降低了黄浦江水的氨氮浓度。“一旦黄浦江发生类似的水质重度污染,东太湖的II类好水可在3天—4天内抵达黄浦江上游,化解上海供水危机。”
■治理
无锡水源地水质已根本性好转
“事实上,近年来太湖水质污染就已呈趋重的态势。”吴浩云指出,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域用水量增加,污水排放也逐年增加,2004年点源废水已达56亿吨/年,超过水体现状纳污能力。同时,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网湖泊,加之平原河网湖泊水体流速缓慢,自净能力小,水环境容量低,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目前,包括水质曾经严重恶化的贡湖水厂在内,无锡当地4个主要水厂的水源地水质现已得到根本性好转。”吴浩云透露,经过科学调度,有关方面通过逐步加望虞河的引江入湖水量,适时减少太浦闸泄量,太湖水量得到了有效补给。监测资料表明,目前望虞河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入太湖主要水质指标维持在II—III类的标准。
□晚报记者杨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