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为狙击掩护
实施强攻的关键,在于找到理想的狙击角度。整个餐厅的“L”形内部结构,使狙击位置非常难找。对现场充分观察、多种尝试后,警方选择了两个较为理想的位置。
一处位于柜台边的“L”形拐角处,这里能直面游乐区的塑料防护板,可以通过透明的有机玻璃窗瞄准歹徒。
但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没有遮挡物,狙击手会被童建生发现。于是,民警找来了两束鲜花作为掩护。但令人头痛的是,如果在此处射击,子弹势必要遭到有机玻璃窗户遮挡,可能会发生折射造成误伤。因此,警方又安排了另一个狙击点。
纸箱挖洞找准头
另一个狙击点在餐厅边门,这里正对游乐区出入口,距离童建生仅5米。为了创造合适的掩护体,警方趁谈判专家与男子周旋时,悄悄搬来十几个纸箱,在边门外搭起一人多高的掩体。
同时,纸箱上被挖了几个洞,以便狙击手能瞄准,并关闭了商场大厅的灯。纸箱后面,警方悄悄设置了一站一蹲式两名狙击手,他们通过小洞观察童建生的一举一动,而对方则因灯光关系,无法看见警方的动静。
“没有规定谁开枪,如果歹徒行凶,哪个狙击点位置好,就由谁开枪。”事后,狙击手面对媒体时说。
制造“射击”门缝
童建生一直蜷缩在滑梯底下,偶尔从挡板后露出头顶,有时只能看到头发。他以天天为“挡箭牌”,如果“准头”上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三名狙击手目不转睛地看着瞄准器,捕捉良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建生情绪越显焦躁,女孩的咳嗽声频率增加。警方感觉到,“时机”就要出现了。于是,多位谈判专家来回从边门进出,试图平稳童建生的情绪。期间,一次开关门瞬间,侧趴在边门两侧的两个民警,在门还未完全关闭时,用手指将门抵住,为纸箱后的狙击手留出“射击”门缝,而童建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一秒钟击毙歹徒
21:40,童建生毫无预警地举起菜刀,向天天喉管砍去。这时枪声响起,童应声后仰。与此同时,匍匐离游乐区最近的特警,一个箭步冲上前抱下女孩,边往救护车跑,边检查其有无受伤。
扣动扳机的,是纸箱后蹲在地上的特警小何———上海最优秀的狙击手之一。歹徒举刀时,小何看到了他左脸露出的1/4处,于是果断扣动扳机,子弹精确地穿过纸箱上的小洞和边门门缝,正中歹徒额头。
至此,人质成功获救,现场的民警们已在角落里,或趴或跪或蹲或站整整七个小时。
特警小何回忆狙击时刻
“没有选择余地,必须一枪击毙”
劫持人质事件成功化解后,一枪击毙持刀歹徒的狙击手———特警总队27岁的小何,成了市民眼里的英雄。
“21:20左右,歹徒情绪波动异常,领导下令选择合适的时机击毙歹徒。”距离歹徒仅五六米远的小何,回忆起前天的现场情况时仍历历在目,“我透过纸箱上的小洞端枪观察歹徒,只能看到他头顶的头发。当时,枪里只上了一发子弹,歹徒以女孩为“挡箭牌”,如果‘准头’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没有规定谁开枪,如果歹徒行凶,哪个狙击点位置好,就由谁开枪。在男子举刀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头部移动,露出了左半边脸的四分之一,必须一枪击毙他。”小何说,“听到枪声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小何满脸自豪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据悉,他们每天训练时用的子弹,多达1000发左右。
枪声响起,歹徒一命呜乎,女孩安然脱险。在闹市区对着犯罪嫌疑人真枪实弹的射击,这在小何还是第一次。昨天,小何和现场部分相关民警都接受了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
□晚报记者陆慧报道 制图邬思蓓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