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高楼,必有磐石之基。莱州的发展,恰如此理。
2006年,莱州市GDP达到285亿元,是2001年的2.4倍;地方财政收入10.53亿元,是2001年的2.6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8亿元,是2001年的1.7倍。
实力壮大,竞争力提高,得益于什么?莱州市委书记林建宁一言以蔽之:“5年来,我们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打基础。强基固本,是莱州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之根。”
持续发展的根基
今年3月3日至5日,天文高潮与气象大潮叠加,50年一遇的强风暴潮狂袭莱州,狂风卷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最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20厘米。
如此天灾,结果却令人欣喜——沿海3.6万亩养殖区、10万亩盐田得以保全,无一人伤亡,群众数十亿元财产安然无恙。
而27年前,莱州遭飓风袭击,持续50分钟,损失原盐2.4万吨,死20人;17年前,风暴潮使海水涌入内陆近30公里,造成建国以来渤海沿岸最大的一次潮灾,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这一次,风暴潮的持续时间、强度远远大于前者,莱州何以自保?
“要不是它,后果真不敢想!”居住在海边的张老汉指着加固后的防潮堤说,“刚竣工不久,太是时候了。”
许多人这样说,要不是风暴潮,莱州有几人知道耗资9000万元,加固40.3公里防潮堤的价值?
在莱州,像这样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却能佑护百姓平安的大工程何止一处。
总投资1.5亿元的王河地下水库,库区面积68.49平方公里,使地下水位平均升高3.5米,年调节水量1000多万方,有效抵御了海水倒灌,使海岸线内近十公里的盐碱地变成了沃野粮仓。
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2001年,刚刚组成的新一届莱州市委、市政府达成一致:真正造福于民的德政,是为莱州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于是,有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求突破”的决策,路、水、电、林、科教、医疗卫生、广电通讯、社会保障等“八大网络”工程于当年启动。“十五”期间,仅路、水、港、电建设即累计投入42亿元。
如今,威乌高速莱州段、大莱龙铁路莱州段已建成通车,1017个行政村通硬化路村庄达982个;农业节水灌溉面积56万亩,村村通自来水村庄981个;新增丰产林、防护林、绿色通道等林地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4.4%提高到28.5%;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莱州港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吞吐量年内将达1500万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大幅提高了莱州的经济承载能力,引来的项目由千万元的“中等个”向亿元以上的“大块头”跨越,美国康家、先锋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此落户。“十五”以来,累计建设重点项目365个,完成投资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居烟台各县市区首位,达369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2家。
和谐社会的基因
莱州有许多独有的东西——中小学生有市委书记主持编写的教材《德育与生活》,人手一册《孝德歌谣格言》和短文集《感恩父母》;机关工作人员签订敬老尽孝责任书;给老人的赡养费要在全村或社区公示。
“这是莱州另一项基础工程。”林建宁说,“我们正在做的是从孝德文化入手,弘扬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如果把基础设施建设比作经济发展的‘壮骨工程’,‘三德’则是塑造人的‘灵魂工程’,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因。”
去年的老人节,莱州评选出了当代“24孝贤”,谢庆春便是其中之一。
自从30年前嫁入夫家,谢庆春先侍奉公婆,照顾高位截瘫的大伯哥,后又精心照料患癌丈夫。两位老人和丈夫辞世后,为了大伯哥竟放弃了重组家庭的机会。有书法家赠联曰:嫁入寒门三十年,照顾病残七口家。
感动莱州的“24孝贤”成了明星。镇、村纷纷建立“孝星榜”,树正气、立标杆,引导全市27万家庭争做“孝敬之家”,人人争当“孝德之星”。氛围之浓,谢庆春的感受可为一例:“再也没人说俺傻了……”
目前,全市95%以上的家庭签订了“敬老爱老责任状”。签状后,农村、城镇家庭合计增加敬老养老赡养费7900多万元。
“孝星”情动莱州,“诚德工程”、“爱德工程”相继开花结果,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正成为和谐莱州的靓丽风景。“十佳公仆”、“十佳新型农民”、“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服务明星”等10个不同层面、100个市级先进典型,树起了100面旗帜。加上各镇街、市直部门评选的600个,村庄、社区、企业评选的5000个,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庞大的典型群。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三德工程”营造出了风正、气顺的社会环境,凝聚起心齐、劲足的发展合力。
回眸莱州6年的强基固本之路,有理由相信他们到2010年成为山东十强,跻身全国百强县前30位的目标不是空口白说。好比一棵大树,根之深壮,何愁不枝繁叶茂。(孙宏弢吕俊峰潘书民)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