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进行过开颅术的头颅骨 陈文进 摄 |
这个头颅骨距今已经有5000年 陈文进 摄 |
6月9日,“省文物精品大展”在省博物馆开幕,一楼展厅里,陈列着一个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已有5000年的人类头盖骨。它有什么重要的文物价值呢?要想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将记忆翻回到2001年3月。那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邀请,来山东整理、鉴定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人骨标本。当技工把这些标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编号为392号墓的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
5000年前的墓主人
头颅上发现圆洞
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南1公里的傅家村。
392号墓是在1995年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中被发现的,位于发掘墓葬区中部。该墓葬为长方形墓,葬具为一棺,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为一成年男性,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在头部左侧有随葬陶鼎一件。根据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碳十四年代数据分析,该墓年代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以上。当技工把标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
开颅手术后至少
存活了两年
作为人类学研究专家,韩康信对国内外古代颅骨穿孔术曾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凭着职业敏感,他对392号墓墓主颅骨上的圆洞给予了高度关注。圆洞周围有明显刮削痕迹和骨组织修复的迹象,根据以往经验,他推测这个直径为31毫米×25毫米的近圆形颅骨缺损,是墓主生前施行开颅手术时留下的。
2001年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进行了座谈,对广饶傅家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修风,从考古学、医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检测,首先确定颅骨上的近圆形缺损确实有明显的人工刮削过的痕迹,排除了这个孔是由于病变或者发育不健全(颅裂)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性。
后来,鲍修风采用了X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等手段,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分析研究,证明此缺损边缘的断面成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骨组织修复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螺旋CT三维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边缘,颅骨的内板和外板已经很好地融合了,这就充分证明392号墓墓主确实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两年时间。
中国最早的成功
开颅术实例
那么当时开颅手术的工具和条件如何呢?据发掘现场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随之出土了一些坚硬的物品,如钻孔的石斧、骨质的梳子等。虽然这不能断定就是直接用来做手术的器械,但是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超过骨硬度的刮削刻凿工具。另外还出土了同时期带有针鼻儿的骨针、线等,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手术后缝合的条件。现在非洲肯尼亚的一些地方,有些部落的“医生”仍然在使用一些简陋的金属工具为病人做开颅手术,而且有相当高的成功率。这就为整体的分析论证提供了现实的参照。依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当时实施开颅手术所用的工具应该是一种锋利的石器,缝合工具是骨针。
2001年6月26日,山东省为此又专门成立了一个鉴定委员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张忠培教授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立医院教授张敏任副主任,此外还包括了8位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在鉴定会上,委员会成员一致认定,广饶傅家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成年男子颅骨上的近圆形缺损系人工开颅手术所致,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
古人做开颅手术
为哪般
众所周知,开颅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精密外科手术,即便在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要实施开颅手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施行这么危险的手术呢?考古学家指出,古人的动机或许存在四种可能:一是为了获得活人或者死人头骨上的圆盘状物作为驱邪品;二是为头骨受创尤其是在头骨骨折时的一种外科治疗;三是为治疗头痛、癫痫、白痴、癫狂及其他疾病而施行药物治疗的外科手术程序;四是认为对头部施行这种外科手术,有助于长寿或者是时髦。
具体到392号墓的墓主,他开颅手术的原因何在?目前仍是一个谜,没能得出确切的验证结论。不过据鲍修风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于外伤造成的颅骨骨折,创口不大;二是由于颅骨本身长了溶骨性的肿瘤;三是颅内肿瘤向颅外发展。由于已经做了手术,所以现在无法认定。
古代开颅术的
其他发现
头骨穿孔长期以来在中国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曾一度令中外科技史家和医学史家感到困惑。
实际上,我国近几十年已经在很多古代遗址中发现了人类头骨的穿孔现象,其中在青海民和、大通,河南安阳和黑龙江泰来等地的四个古代墓地出土的5例标本中,显示了比较清楚的手术迹象;标本的年代范围则从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经青铜时代延至汉代。在广饶傅家这一例确认之前,时代最早的系青海民和县阳山墓地70号墓的主人——一个距今4000年前的成年男性人体头骨。考古学家经考证,认为由于两次重击造成骨折并导致颅内炎症,才在其头顶处实施了开颅手术,凿开一个钝三角形的大孔。从开孔的创缘生出骨刺及“晕圈”状刮削面已显模糊看,术后病人依然存活,手术很成功。
在已经发现的几例颅骨穿孔手术中,手术难度系数最高的当数对青海大通小孙家寨墓地392号墓墓主人所实施的开颅手术,其规模之大,实属世界罕见。在这位3000年前的中年男子的头骨上,开孔差不多横贯整个脑颅,从左至右直线距离达115毫米,前缘横弧长度约155毫米,最宽处约30毫米。在此大型脑颅开口的前后创缘各有一个小型穿孔,很可能是该男子在术前曾受过创伤的遗迹,也是他生前接受手术的主要原因。开口创缘已钝化并伴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再生骨赘,说明手术后该男子依然存活了一段时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侧创缘骨赘的次生现象强于右缘,而创孔前缘的骨赘再生又强于右缘,特别是右侧后缘外骨板刮削面更清楚,其创缘几乎无骨赘再生,说明此次手术存活的时间不长。因此推测左右和前后的手术时间可能有过间隔,也就是说该男子曾不止一次做过开颅手术。
|